三個新聞所畢業生,挖掘生活中有趣的哩哩叩叩。每個月會從一個關鍵字出發,透過聲音報導/專訪/讀書會/閒聊,用不同角度走近一個議題,敲開議題的大門。 🗣 我們是誰 Shawn,現居上海,數據新聞記者,關注個人成長、宏觀經濟、社會科學,喜歡健身、二次元。 Brenda,現居臺北,文化媒體編輯,喜歡梅雨季待在室內被雨聲包圍的感覺。 Sophie,現居臺北,暫時無法定義自己喜歡什麼,初入職場,每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 📢 每週四中午12點更新 🔍 IG搜尋:lilikoko_podacst 📮 商業合作&聽眾來信:lilikokopodcast@gmail.com 📦 贊助箱:https://p.ecpay.com.tw/FBFB4FB
白日夢,常被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是癡人說夢,是異想天開。但幻想自己期待的生活,想像某件事達成的時刻,也不是一件錯事!10月主題月的最後一期——白日夢,我們聊了聊「吸引力法則」,從不切實際到願望達成,吸引力法則究竟做對了什麼?我們該如何實現自己各種各樣的「白日夢」呢?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一部關於「吸引力法則」的奇怪影片 2、白日夢成真的關鍵元素 3、三人的”白日夢“ 時間軸: 0:50 上期節目的異樣-Shawn的錄音檔缺失了 5:40 Brenda的白日夢:抽獎抽中我吧 6:50 拜拜也是白日夢嗎? 9:05 Sophie:脫離現實的暢想,才是白日夢吧 11:10 Shawn:人生抉擇都是靠白日夢 15:00 Shawn媽媽,種下吸引力法則的種子 19:50 紀錄片-自然法則,吸引定律,心想事成的秘密 25:30 實現白日夢的關鍵:行動 30:30 時間管理也是一種吸引力法則吧 35:10 吸引力法則的操作手冊 37:40 採用吸引力法則的一周 49:45 三人三個月內的美好“白日夢”
你都做過什麼夢?最常在夢中發生的劇情是?最令人害怕的是什麼夢? 本集節目我們和大家分享開心的、恐怖的、最常出現的夢境~有些與我們現實生活毫無關聯,有些卻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和我們互動,分享你有趣的夢境~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戀愛腦人看短劇後的狗血夢 2.壓力一大就出現的惡夢 3.另闢蹊徑,破解惡夢的好方法 時間軸: 1:33 Shawn印象非常深刻的狗血夢 9:15 霸道總裁送給我的金戒指 12:30 Sophie常做的惡夢-跑步、山洞、老人 19:55 Brenda的夢境-一個人的秘密空間 23:55 希希來信,生病發燒時的惡夢 28:20 討厭的人為什麼總是出現在夢裡 32:05 夢中出現的動物 36:50 什麼動物最常出現在夢中? 37:25 夢到它,是緣分,又是關係不順 42:30 這個夢,跟現實生活太像了吧!
有一種互動模擬遊戲是,就是你會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推進劇情,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你會面臨不同選擇,像是要講什麼話、要做出哪種反應,這些不同的選擇也會導向截然不同的結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種事後想想,希望能做出不同選擇的事件呢? 前陣子Brenda和Sophie看了藤本樹的動畫電影《暮然回首》,當中也有演繹到類似的概念,如果從未遇見這個人,是不是他會過得更好?今天的節目我們想要加入一點互動,如果把我們的人生交到另一個人手上,彼此會做出什麼不同選擇呢? 本集你會聽到: 不管什麼考量一率送到重考專區 不管何時都要考慮脫歐的影響 宇宙啊,究竟誰會是超時空守護者呢?! 時間軸: 2:15 今天的遊戲說明,兼論如何玩壞別人的一天? 4:58 Brenda的抉擇之一:大學考試失利,下一步該怎麼辦? 12:00 Brenda的抉擇之二:在台北住了十年,一些離開台北的工作機會 18:08 Shawn的抉擇之一:研究所要去哪裡讀書?大學直升、出國或出境讀書 23:24 Shawn的抉擇之二:研究所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不同職業、不同城市 28:00 Shawn的抉擇番外篇:一份時空膠囊請查收 34:42 Sophie的抉擇之一:這個想參加、那個也有興趣,是否要顧及情誼呢? 39:14 Sohpie的抉擇之二:或許會是最影響哩哩叩叩這個節目是否誕生的問題
沒有翅膀卻能飛、用超能力拯救地球、和喜歡的人到處去玩……「夢」裡什麼都有可能發生,但在經歷各種不可思議的奇妙瞬間時,我們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夢。 但如果可以在夢中「醒著」呢? 十月主題月「夢」的第一集,我們試著做清醒夢、分享各種成功或失敗的小故事,以及夢如何反射出對現實的擔憂、焦慮、期待和渴望。 本集話題 - 做清醒夢,也有SOP? 我們做了什麼夢? 為什麼總是出現同一個夢? -時間軸- 00:34 睽違一個月錄音,故作開朗被抓包 01:56 為什麼這個月要聊「夢」? 04:10 介紹本月讀書會書籍、什麼是清明夢 07:47 在夢中「醒著」,我心想事成、飛天遁地 14:00 如何做清醒夢?先從記錄夢境內容做起 19:23 不斷問自己「我在做夢嗎」,其實有點可怕……... more
「如果你問我,洗澡用冷水還熱水好?不用考慮,當然是熱水澡!關進浴室被霧氣圍繞,辛苦了一天,給自己點回報。」——蛋堡〈熱水澡〉 八月主題「熱!」,我們前面聊了很多熱帶來的傷害,在夏末初秋的這個時刻,這集想反過來聊聊,熱說不定會帶來的好處,就像歌手蛋堡唱著「不用考慮,當然是熱水澡!」,也分別帶來彼此的近況更新和關於炎熱的快問快答,歡迎收聽~ 🧊本集你會聽到 Shawn在荷蘭安頓兩週了,雖然節目中沒有聊到,但他頭髮變很捲! Sophie無法接受露手臂,但可以接受露肚子 Brenda上週去首爾玩,烤鰻魚真好吃! 🧊時間軸 0:57 隆重歡迎調整好時差的Shawn同學,歡迎搜尋Shanw的小紅書「連一卷」持續關注荷蘭留學生活 4:29 Shawn的東北澡堂初體驗——這是一座神廟嗎? 6:07 乾蒸和濕蒸分別帶來的好處 9:20 為什麼夏天天氣這麼熱還要泡溫泉呢,來自中醫的「冬病夏治」 12:43 韓國烤鰻魚!!讚讚讚!!! 15:08 中醫觀點上,寒涼、溫熱的體質和食材對身體的影響是什麼 19:51 今天夏天變得喜歡吃苦的(食物)Brenda 22:20 即使流汗也要吃辣! 26:10 冰棒喜歡吃什麼口味?結果大家都沒在吃冰棒 28:38 游泳能夠幫助減脂嗎,還是會叫放肆的吃吃喝喝,以及關於夏日泳池的戀愛幻想 33:40 會不會因為對身材不自信不太敢穿無袖~以及一個不穿無袖的家庭 35:45 迎接火熱的太陽吧!之默契大考驗 36:36 Sophie的童年記憶與臺南人的驕傲如何被台北改造了 38:19 從冰箱中拿出來的食物能不能直接吃?
「每年的夏天,都將是你餘生最涼的夏天。」這是成大建築系教授林子平在談都市熱島研究時,時常會放在簡報中的文字,旁邊通常會附上一張紅通通的都市氣溫地圖。 林老師說,向政府官員科普高溫研究半天,衝擊力比不上秀出氣溫地圖。有了圖,人們就會比較「為什麼某縣市/區域特別熱」,更想積極找解方。地圖萬歲!林老師稱其為「圖資的正義」。 展現圖資的正義,是為了弭平升溫帶來的不正義。這集哩哩叩叩,我們邀請林子平老師談他六月底出版的新書《溫度的正義》,帶大家認識都市熱島效應、了解溫度的公正轉型之路,以及思考冷氣究竟要開幾度比較ok...... 本集話題 - 1、什麼是溫度不正義?都市熱島怎麼退燒? 2、認真研究固然好,溝通得找新方法 3、氣候研究的「職業病」(或開啟斜槓人生? 書籍資訊 - 1、書名: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 2、作者:林子平 3、出版社:商周出版 4、簡介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2189 時間軸 - 00:49 科幻一下:「涼爽的溫度」值多少錢? 05:00 有人快樂吹冷氣,有人住家被淹沒 06:46... more
天氣已經熱到連晚上都可能會中暑了!本月主題「熱!」的第二集,想要聊聊如何降溫,以及降溫小物到底有沒有用,也聊聊今年燒燙燙的巴黎奧運,主辦方的永續政策如何讓運動員熱到不行。 本集你會聽到 🔥從綠豆湯到冰美式,這是台南人的驕傲 🔥不可能都要30歲了還是躺在地上睡覺吧 🔥為了開冷氣大吵一架,聽了就很青春的故事 時間軸 1:25 睡地板,果然還是很爽 3:48 如今想起來還是會脖子一涼的夏日鬼故事~~ 7:40 連家的孩子又跑出來玩水了,應該算是社區美談? 10:47 我家巷口的綠豆湯和紅豆薏仁湯絕讚! 14:10 小腸湯和涼茶,地區限定的降溫美味! 17:32 冰冰涼涼的商機,手搖、避暑旅遊、猛暑對策 33:13 北京的夏天不開空調怎麼睡?不開就吵起來! 44:50 最熱的一年奧運,巴黎奧運怎麼做? 54:07 奧運選手如何應對炎熱天氣,普通人又該如何調整炎熱天氣的運動?
你是流汗狂人嗎? 我是手汗狂人! 在一年比一年更熱的地球,難免要聊聊流汗的話題。流汗為什麼讓人難受? 流汗越多,瘦越快? 流完汗不能洗澡? 本期我們從汗液切入,展開八月關於「熱!」的探討。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Shawn被實證是犬科男孩 2、關於流汗的迷思與探討 3、被商業資本所塑造的止汗劑 時間軸: 2:45猜猜誰是汗液狂人 9:30健身房,人類汗液大融合 11:35為什麼流汗會讓人不舒服? 14:25中暑要多喝電解質飲品 16:00年紀越大,對熱度的感知就越差 18:25流汗越多,减脂效果並不一定好 22:50流完汗後,什麼時候洗澡最好? 29:15止汗劑,讓每個人變成香香公主 38:30止汗劑的發展史,靠疾病化淤辱駡形成的市場 53:25止汗劑真的安全健康嗎? 56:34人類抗熱的進化,從脫到穿 参考資料: 紐約時報/How to... more
活了二十多年,多少會碰到一些喜歡的人,然後被傷到(凝望遠方)……不是啦!是會遇到自己很喜歡的作品和創作者,但當他們宣布休更、休團、休息的時候,我們滿滿的愛該何去何從? 這集節目既是回憶殺,也是花式示愛,shout out to 八分半、一天世界、衣櫥裡的讀者、凪的新生活、葬送的芙莉蓮、排球少年、SHE、柴靜、黃玠、阿基師、金英夏、Bigbang……等等陪伴我們人生的好朋友們,也歡迎大家跟我們分享你的愛,及等待的故事。 #本集話題 1、當喜歡的創作者休更,心情千迴百轉 2、漫畫讀者擅於等待 3、碰到心上人,客套話都是客製化 #節目底圖出處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on Unsplash 時間軸 00:43 哩哩叩叩快四年了,大家想休息嗎? 01:33 做節目要三人閒聊,還是要多採訪專家? 03:01 聊到一半,氣氛越來越緊張!?... more
在【休息】主題月的第三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了上海市浦東精神衛生中心的李醫生,來和我們聊聊失眠這件事。 作為精神衛生中心醫院的中醫,李醫生接觸到了很多患有相關問題的病人,因此她也製作了一本關於睡眠的科學讀本——《畫說失眠》,以漫畫的管道,從中醫的角度來科普睡眠。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睡不著怎麼辦? 頻繁醒來是問題嗎? 2、做夢與身體的關聯 3、如何解决失眠問題? 時間軸: 1:30《畫說失眠》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2:13 失眠的現狀如何? 竟然有30%的成年人有失眠問題! 6:40 睡不著就一定是病嗎? 8:35 頻繁醒會造成問題嗎? 年輕人和老年人有很大區別 10:10 中醫的助眠管道—放鬆功,陳昌樂 13:30 入睡時一直胡思亂想怎麼辦? 15:30 如何提高自己的「正氣」? 17:20 健身運動與睡眠有什麼關係呢?... more
本週我們想要聊聊去年底在政大舉辦的第一屆國際發呆大賽,政大校友Sophie在學生交流版上看到發起人天奉主辦的發文,並注意到共有70多名學生在期末考前參加這次活動,照片上,大家一起坐在草地上發呆的樣子很有趣。而興致勃勃以拿下第一名為目標的參賽者,究竟有沒有得其所望呢? 本集你會聽到: 國際發呆大賽來了!怎麼玩? 認認真真發呆的人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呢? 試過一次睡前冥想發現讓人很著迷耶 時間軸: 1:14 發呆大賽的規則是什麼? 2:14 發起活動的靈感來源是什麼,為什麼很適合引進政大? 7:40 外國學生也來參加發呆大賽,Brenda想到去歐洲玩的日常景象 9:50 「我就是要來贏得比賽!」全副武裝來參賽的人最後怎麼了? 11:52 認認真真發呆的狀態是什麼?認真到讓主辦單位有點擔心! 13:42 學校單位也參與協辦,為什麼會有老師說「預防勝於治療」? 15:59 無意義本身就是有意義,天奉的無意義時刻都在做些什麼? 20:55 討論了一下最近我們看的《腦筋急轉彎2》,天奉意想不到有共鳴的角色是?! 22:07 在人生中度過第一個有記憶的10年,準備好了什麼?
結束忙碌的一天、回家、洗完澡,整個人懶洋洋地攤在床上,應該是許多人心中最美好的「休息」姿態吧!但若翻開《床,與床上的人類史》,你會發現,古今中外的人們在床上好忙:可以邊生氣邊開會、邊聊天邊幫床伴排序有趣程度,或開啟政治聯姻表演秀……太多事可以做,讓我們覺得又神奇、又好笑、又瘋狂想吐槽。床真的好好玩! 本集話題 🛏 床的用途百百種:舞台、棺材和聊天好所在 🛏 跟伴侶要一起睡,還是分開睡? 🛏 世上的床任你選,你想睡哪張床? 本集提到的文章 Lene Andersen(2016).Hästens: The Best Sleep I’ve Ever Had. 底圖出處 Photo by @felipepelaquim on Unsplash 時間軸... more
在媒體行業工作了三年的Shawn,準備要出國讀物理治療啦~本碩都是新聞專業的他,也算是大換方向了。 臨近30歲,從頭來過,Shawn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Shawn為何從新聞轉向醫學? 2、Shawn是如何準備的? 申請過程會難嗎? 3、為什麼能如此迅速地轉變方向? 時間軸: 1:45嘉賓Shawn閃亮登場 4:20大學、碩士都是學新聞的Shawn,為什麼要轉向醫學 6:45從博士、到碩士,再到大學,Shawn轉變方向的過程 14:20申請過程麻煩嗎? 18:10 PT本科申請,筆試都要考什麼?面試又會問什麼呢? 22:15 為什麼去荷蘭,不去別的國家呢? 23:25 父母知道這件事嗎? 他們是什麼態度呢? 25:20 Shawn的彌天大謊!!!! 28:55靠自己積攢的薪水,出國讀書會夠嗎? 33:30... more
在上一集聲音報導中,三位來賓分享出國重讀大學的經驗。但不出國也能重啟人生嗎?這是Shawn在做完上一期聲音報道後的疑惑。如果大學畢業後再重考,值得嗎?重讀大學又是什麼感覺?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了肖肖,她在先後就讀數學系、基礎醫學後,毅然决然地選擇重考大學,去讀自己的理想科系——臨床醫學。 這一路奔波,肖肖重啓的不只是大學專業,還有對人生主導權的爭奪,以及處理與父母的緊張關係。肖肖說,她後來明白,不是重來,人生就會自動豁然開朗。最重要的,是釐清自己的心為什麼「卡住了」,以及能否能在接下來的生活中,解開這個結。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第一次讀大學,糾結的四年怎麼過? 2、重啟,如何改善與父母的關係? 3、奪回生活主導權,也是走一段跟自己、跟他人和解的路 時間軸: 02:04 兩次嘗試,從數學轉到基礎醫學,從基礎醫學轉向臨床醫學 08:20 肖肖為何對臨床醫學有如此大的執著? 10:30 基礎醫學畢業後,肖肖為什麼不選擇工作一段時間呢? 12:15 父母對於重啓的不支持與爭吵 14:35 重考大學的憂慮與壓力 16:20 重考大學,還是好難啊! 20:50 學不下去了,但依舊要堅持的理由 21:50 重考大學的流程,擇校也有講究 22:40... more
如果重啟人生不是為了讓現在的自己活得更好,而是為了擺脫現有的人生,這個人該怎麼活?這是小說及電影《那個男人》中某個人的故事,也讓我們想起生活中某些「想成為別人」的日子、因為「我是我」而覺得尷尬的時刻,還有勇氣迸發的瞬間。 本集話題 ➡️ 巧妙遊走在暴雷邊界的《那個男人》解析 ➡️ 那些因為我是我,而感到格格不入的時刻 ➡️ 重啟是勇敢爭取新的人生,還是逃避過去? 節目中提到的文章 ➤ 換日線|【特別報導】「我也想當日本人!」被歷史留下的「在日朝鮮人」是誰?為何至今仍飽受歧視? ➤ 轉角國際|日本關東震災94周年 揭開虐殺朝鮮人的黑歷史 ➤ 思想空間|朴鮮姬:我在日本讀過的朝鮮學校,和記憶中的柏青哥 底圖出處 René Magritte, La Reproduction interdite, 1937. Oil... more
30歲,一隻腳似乎已邁入中年。 很少會再因為被叫叔叔阿姨而皺眉; 身邊的朋友陸續結婚; 自己也逐漸成為職場的「老油條」,一邊恐懼「35歲門檻」的到來,一邊對新人感慨「年輕真好」。 人生的軌道似乎已基本定型,即使跳槽也很難逃出原有框架,用時間換來的經驗難以割捨,只能留下「深耕」,夜夜長嘆「曠野何在?」 但,人生真的就要這樣前行嗎? 本期節目,我們採訪三位藉由重讀大學來重啟人生的嘉賓,他們在30歲前後選擇重新踏入校園,換不同科系,去不同國家。 他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決定? 遇到了哪些困難? 重啟後,人生就會更好嗎?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30歲重新出發,是逃避,也是探索 2、語言不過關,錢也沒存夠,能重啟嗎? 3、如何判斷自己該重啟? 三位嘉賓的小紅書: 羅同學:羅同學在芬蘭 啦啦美:啦啦美lalami 建哥:不騷的騷年 時間軸: 0:55 羅同學的「出走日記」:重啟,是想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6:30 建哥的重啟,樹挪死,人挪活 10:53 啦啦美重返加拿大,嘗試後才知道行不行 19:00 重啟不簡單,人至中年的焦慮 21:40 辭去穩定的工作,父母也很難支持... more
我們今天讀的書是《The First 90 Days》,作者是哈佛大學決策科學博士、創世紀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麥克瓦金斯,他也是一位轉職過渡期輔導專家。這本書的繁體書名是《從新主管到頂尖主管:哈佛商學院教授教你90天掌握精純策略、達成關鍵目標》,我們三個人距離成為一個管理人士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關於到新職場的建議以及自我檢查的項目,或許滿受用的。 本集你會聽到: 來自Shawn重大大大大官宣!!! 三人的職場近況大揭㊙️ 超級新人來啦⋯⋯還是超級新・人? 時間軸: 1:18 今天讀《The First 90 Days》,別人當主管與我何關? 3:00 底層打工人(我們)的職場近況,誰的久一聽就知道 9:40 初入職場的新鮮人,那個「菜味」到底是怎麼來的 22:29 加入適應職場的四個面向,我們認為哪項最重要? 31:05 面對上司有些事情還是盡量避免,但個性不同還是自己拿齁 42:11 職場找樂子之運動運動睡衣派對 圖說:Brenda的睡衣派對穿搭
這期想要聊聊遇到天災時的防災避難包,該放入哪些東西,該如何整理,思考這個題目的時間點大約是二月,當時怎麼樣也想不到四月初台灣會發生這麼大的地震,就連大陸沿海都能感受到震感> 直到現在仍不時感受到身體隨著土地釋放的能量在搖晃。或許我們沒有僥倖的本錢,所以決定好好討論,該將哪些東西收進我們的防災避難包裡頭。 |這集你會聽到: 🐭沒有無印良品業配 🐭忘記如何急救的急救員 🐭對不起鼠寶 |時間軸: 1:30 Shawn去急救課程,學了哪些東西? 5:25 三個都沒有準備防災避難包的人,為什麼不準備呢? 9:14 關於火災事故,Brenda突然想到自己有些每次搬家都不會捨棄的東西 11:32 緊急做功課!哪些物件符合我們的避難防災需求 12:19 大頭老師介紹過的末日準備者:假定情境進行準備 19:22 基本物品之外,Sophie想到或許可以有一塊太陽能板 25:05 無印良品日本限定防災組合,以及和台灣設計研究院的計畫 32:14 Switch等遊戲機在地震中發揮了意想不的功能 34:12 為紀念關東大地震推出的魔法爐灶,燒報紙就可以用囉! 40:25 安撫身心的精油系列、安森神秘據點 45:37 一封遺書或一支可以錄五小時的錄音筆 49:48 鼠寶!Shawn和Brenda都太too much囉 55:59 牙刷組是為了安定身心,悠遊卡是為了感受家人的陪伴感 |延伸閱讀 在中国,有28万年轻人在为末日做准备 | 当下新消费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a4y1e7qk/?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f6ff9ebe2e1e14e8b468b2acfb3e1290 無印良品日本官網「防災用品類」:https://www.muji.com/jp/ja/store/cmdty/section/S2001310 無印良品防災用品策展網頁https://www.muji.com/tw/ohhhh/?fbclid=IwAR2hH-0iE7mC-aK_USGL-5rbUTTSlIKwiI3lZ2NvASs0L7FhfNOTDmZTKG8# 轉角國際〈任天堂免費替能登半島災民維修主機:日本震災時,電玩主機的防災妙用?〉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7715532 大安森林公園首設爐灶座椅組 https://pkl.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3E05059FCC72525&sms=72544237BBE4C5F6&s=9947813DCA5B12D1 貓行為獸醫師林子軒《貓咪地震防災須知》 https://www.facebook.com/catbehaviorconsulter/posts/pfbid034MX4p5ZLm3rBTpNzan35JPrFnWuAgdKc2cUdUb8H12jUy5y7Mu3eJE7gnMMbkFeml?locale=zh_TW
每次搬家時,我們總會有那樣一抽屜的東西,平時不太用得到,但也不捨得丟掉,這些物品寄託了我們很多回憶,即使曾經物品的主人早已斷了聯系。 這是原本大家在策劃本期節目時,寫的大致方向。 但當我們遇到了大頭老師,一切都變樣了。 大頭老師在一年半前,從鬼門關裏走了一回。 當時正值午休,大頭老師準備去吃飯,結果意外遭遇了血光之災。 後半年住在ICU的她,是如何渡過難關的? 又是如何整理這段經歷、感受的呢?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前男友的遺留物,好用就不扔 2、一進ICU,上班途中偶遇血光之災 3、二進ICU,血小板低至個位數 時間軸 04:04 同月同日生的蛋糕和前男友襯衫 06:49 失戀後的意外收穫:前男友的襯衫成為工作服! 13:48 室內奔跑,刀光再現! 我被捅了! 17:15 救援與絕望:記述一次突然的緊急狀況事件 20:43 我要死了,性別在這個時候不重要 24:09 人在ICU,非常想洗頭 27:37 媒體人的倔強,在ICU都要拍片 30:59 與死神擦肩而過,二進ICU 34:31 親歷者與見證者的不同,看見可能更可怕 37:58 貓咪的陪伴:養貓後的移動難題與情感連接 大頭老師的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A411V7qG/?spm_id_from=333.999.0.0
動物的離世,經過動物標本師的還原,對飼主、動保工作者、小孩皆能帶來不同意義,陳韋廷製作動物已有十多年經驗,對他來說,這份工作既像是教育工作者、禮儀師、有時更是陪伴飼主走過寵物離世的陪伴者。 本集你會聽到: 在台灣,一位動物標本師是如何養成的 有時收到委託,為什麼仍會婉拒? 製作標本是取捨,也是與時間賽跑 時間軸: 1:22 動物標本師的工作是什麼?陳韋廷如何走上這份職業道路 4:30 第一次製作動物標本,從害怕到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7:25 台灣動物標本師的養成之路,多數的人都是摸石子過河 9:12 為保留動物神韻的技巧,來自以及野外一次次的觀察 12:40 根據不同委託需求,製作動物標本時的思考也會不同 15:39 面對寵物離世,飼主會如何選擇火化或製作標本? 18:57 學習製作動物標本,是為了傳遞生態、生命的教育 25:28 標本師的網紅化和神秘化,如何影響對標本師的工作產生影響?
第一眼看到《男孩一個人也可以獨力完成的收納整理術》,我們心中的性平警鈴大響。有人覺得對男孩有偏見(OS:強調「也」可以,是覺得男孩沒辦法好好整理嗎),也有人為女孩打抱不平(OS:只寫給男孩,是預設女孩「天生就比較會/需要」做家事嗎?) 於是,這集以整理之名,談性別之實。我們討論整理是否真有性別之分、交流從小到大感受到的做家事氛圍,以及,擁抱混亂不整理,真的有這麼糟嗎? #本集話題 1、做家事,女孩被「好體貼」綑綁,男孩被「娘娘腔」趕跑 2、分工不簡單:誰要建立整理邏輯?個人需求≠整體福祉? 3、未聽先猜,哩哩叩叩的混亂派教主是? #節目底圖出處 Photo by Nick Page on Unsplash #時間軸 01:49 你是會整理的人嗎?以及從家庭習得的整理觀 06:50 某男孩表示:收穫不多,但可送書給父母 10:24 我們學到:代辦事項可視化、從孩子角度思考收納 12:37 從整理看人生:不要想像粉紅色大象! 14:45 累的不是收納,是從思考到叫大家做事的情緒勞動... more
三月漫遊最後一集,要來聊我們自己的漫遊故事~一開始列大綱,腦中響起的是阿桑的《葉子》「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結果剪完第一版,獲得Brenda賜歌洪佩瑜的《無慣例的早晨》,「反正人總會找到適應的方式」開始在腦中迴響。 這樣的轉換,也莫名切合當時錄音的情緒。在這集節目裡,有我們慣常的互相吐槽和嬉笑,但也有誠實剖白自己對「一個人漫遊」的期待——與別人相遇,有時會讓自己不像自己,問了其實並不真的好奇的問題,莫名扮演了過度活潑的姿態。 不過,獨自漫遊雖然好,有時也需要別人把我們拉出一個人的泥淖,或者,和我們一起走走。 原本以為是在聊漫遊,結果思考了很多人生的事……但很開心能以這樣的漫談為三月的漫遊收尾。歡迎你收聽,跟我們一起開啟身體和心靈的漫遊( ~'ω')~ #節目底圖出處 Photo by Tri Vo on Unsplash #節目音效出處 Sound Effect from Pixabay 時間軸: 01:45 有人最近要拍生活vlog、有人假裝有活力 04:00 正式小聊何謂漫遊、瑪丹娜莊園引發漫遊權之爭 06:46 「你漫遊嗎?」收穫了社畜們的苦澀心聲 09:28 室內心累聽白噪音,戶外散步聽搖滾樂... more
每次聽到身邊有朋友要帶爸媽或長輩自助旅行,旁邊的人總會幫忙捏把冷汗,畢竟我們聽過太多來自子女帶長輩出門的抱怨:花錢價值觀不同、七早八早起床催行程、移動方式一問再問⋯⋯但有沒有可能,出遊這件事情,長輩其實比我們更緊張? 本集,我們訪問臉書自助旅遊社團「599坐火車慢遊台灣」的版主劉昭輝,了解如何經營一個年長者友善的自助旅行討論版,即使是不善於使用手機的「3C幼幼班」也敢大膽發問;以及專門服務樂齡長者的旅行社「瑞旅遊」創辦人劉邦中,看見旅行社如何關注到年長者出遊的需求,哪些又是我們作為年輕人難以覺察和體會的生活細節。 本集你會聽到: 🎒社員超過一百萬人!「599坐火車慢遊台灣」用最友善的方式帶長輩開始自助旅遊 🎒帶長輩出門的疑問一一來解答:為什麼男性長輩比較不喜歡出門,為什麼有榻榻米的溫泉飯店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當年紀漸長,沒有旅伴也沒關係,「一個人旅行」也可以玩得很開心 歡迎進一步了解本集的受訪者 599坐火車慢遊台灣: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r599/?locale=zh_TW 瑞旅遊:https://www.facebook.com/60gotourservice?locale=zh_TW 時間軸: 1:32 「599坐火車慢遊台灣」如何從朋友間的資訊分享站,成為擁有超過一百萬名成員的活躍旅行社團? 5:25 出外靠社友!最詳細的出遊攻略,搭配社團Logo徽章,出門不免驚 8:20 留言不再有人酸「伸手牌」,有能力的人一起來協助「3C幼幼班」 12:10 以長輩為主,規劃旅遊的幾點注意事項,能玩趕緊出門玩! 15:10 從帶團經驗觀察到越來越多長輩參加旅行社,催生樂齡旅遊品牌「瑞旅遊」 18:06 旅遊體驗從出門前就開始!創「旅僕」角色完整了解客人需求 26:54 那些我們不懂長輩旅遊習慣,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34:22 一個人參加旅行團也沒關係!來自超高齡社會的旅遊新觀念 37:26 一期一會!其實我們都是想為長輩創造美好回憶
腦海中第一個跟畫畫有關的記憶,是和一群學齡前小孩擠在畫室畫綿羊……不,好像是在家拿著國語日報,學著當時連載的白蛇傳漫畫畫人臉……還是在幼稚園時第一次用蠟筆呢?那時發現它竟然不會被水彩蓋掉,興奮得仿佛發現了宇宙的祕密…… 不管怎麼樣,腦中最初跟畫畫有關的記憶,都好快樂。但為什麼長大後,卻越來越少畫畫? 我們和ig創作者「Hank在畫圖的路上」的Hank,聊了這個問題。我們先是覺得他一系列在路上畫畫的影片很有趣,後來又被他聊畫畫的觀點吸引。這集節目,我們好奇提問他在城市行走時,怎麼發現路上的酷東西?而美術班出身的他,曾一度放下畫筆,又怎麼重新感受畫畫的樂趣呢? #本集話題 1、本集節目請邊聽,邊看畫/照片 2、想讓時間變慢、記憶變深,宜畫畫 3、那些害怕畫、不想畫、開始畫的心情 #節目中提到的照片和速寫 1、圖片放在哩哩叩叩ig這集貼文裡 2、圖片提供/Hank在畫圖的路上 #哪裡可以找到Hank 歡迎大家在ig追蹤 @hankdopaint,上面有很多有趣的影片、街頭速寫,Hank今年起也有開畫畫課喔! #封面底圖出處 Photo by Kyoshi Reyes on Unsplash 時間軸: 00:53 歡迎Hank來到哩哩叩叩~ 01:28 第一個認識Hank的影片:搜集路上的表情 03:07 過去,為升學、為展覽、為「畫得好」而畫畫... more
說到街道名稱,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條街?三月的主題是「漫遊」,我們首先從城市街道的名稱開啟這趟漫遊之旅。 我們閱讀了美國作家迪兒德芮.麥斯葛的《門牌下的真相》(the address book, what out street addresses reveal about identity, race, wealth, and power;简体書名為《地址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街道名稱不再是一個定位的工具,命名的背後,是政治的較量和經濟的運行,影響的不僅是迷路尋蹤的人們,更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我們。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為街道命名,兩岸邏輯大不同 2、誰上台,誰就有權決定街道的名字 3、諧音梗大爆發,我們把摸乳巷變成money巷 時間軸: 4:40 地址不僅僅是定位,還是社會的通行證 6:50 長輩的認路管道:不記得地名,只看參照物 9:50 各國命名街道的差異:人名、數位和區塊法則 12:08 台南路名的規則:歷史地理、政治、排列組合 18:36 上海街道名稱跟租界有關?最常用來命名的歷史人物是? 25:30 台北街頭名稱出現桂林、重慶、南京……怎麼回事? 31:55... more
「荷蘭」主題月的最後一期,我們坐上時光機,回到數百年前,看看第一批移民是如何來到荷蘭,他們如何開啟在地生活的。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紀錄片導演袁導,他在荷蘭拍攝華人移民的故事,通過第二、第三代華人,接觸到了第一批華人的故事。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華人是如何移民到荷蘭的? 2、華人在荷蘭是如何紮根的? 3、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裏的對華歧視 時間軸: 1:00袁導在荷蘭的生活 1:40袁導是如何開啟拍攝移民故事的? 3:35第一批華人來到荷蘭的地點-鹿特丹 6:25華人船員,從寧波、上海,到英國,到荷蘭 7:40第一批華人是如何在荷蘭生活的? 11:50華人與荷蘭女性的婚姻,被剝奪權利的歧視 17:50荷蘭政府是如何開始意識到中國移民這一群體呢? 21:15第二批華人在什麼背景下來到荷蘭的? 26:40荷蘭華人餐廳的特色菜-芭比鵬剛 29:45第一批華人餐廳與第二批華人餐廳會有競爭嗎? 33:45二代華人的生活現狀 42:20因為我的父母開餐廳,我受到了歧視 45:15是生日快樂歌,但更是種族歧視 50:08二代的興起,為反歧視努力
隨著疫情落幕,「移動」再度成為許多人的日常。來到「荷蘭」主題月的第三集節目,我們也要帶各位聽友來場空中旅行,前往荷蘭。 在這集節目中,尊尊、詠棋和Felicia大方分享他們在荷蘭的生活,我們也抓緊機會拋出各種提問:在荷蘭工作真的不用加班嗎?如何在美食荒漠中生存?「荷蘭川普」去年11月贏得大選,大家自己有感受到荷蘭社會的「排外」氛圍嗎?且聽尊尊、詠棋和Felicia娓娓道來~ -本集話題- 1、在荷蘭工作,能達到work-life balance嗎? 2、我眼中的荷蘭人:說話直、超級J、又友善、又冷漠 3、荷蘭變得排外了?那些不歡迎移民(嗎)的N種觀察 -節目主圖出處- Photo by Noralí Nayla on Unsplash -節目背景音樂出處- Music by Geoff Harvey、UNIVERSFIELD、William_King from Pixabay -時間軸- 01:02 認識尊尊、詠棋,和Felicia,大家為什麼去荷蘭? 02:30... more
在東亞,我們從小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那就是考上大學。 但沖過終點後,我們好像也就失去了一個目標,人生的很容易陷入迷茫與掙扎。我們很好奇,如果是換了一個教育系統,結果會不一樣嗎? 如果大學前都是快樂學習,也更早地分流,對於學生而言,會是更好的事情嗎? 我們發現,在荷蘭也有類似台灣「普通大學」和「科技大學」的制度——研究類大學(universiteit,簡稱U類大學)和應用類大學(hogeschool,簡稱H類大學),但是兩地的升學邏輯卻截然不同,背後也展現荷蘭看待教育的態度:「不是最好,而是最適合」。 這集我們邀請到了現在正處於荷蘭教育系統的倩姐,讓她與我們分享,如果生在荷蘭,教育會是怎麼樣展開的呢? 本期節目,我們聊了: 1、U類大學與H類大學的區別是什麼? 2、荷蘭的義務教育是如何進行的? 又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分流的呢? 3、申請荷蘭大學的注意事項 如果你聽完節目後,還想找倩姐聊聊,你可以在小紅書蒐索「宰妮亞」,就可以找到倩姐啦。 時間軸: 4:05 小六定終生?從小學畢業就開始分流荷蘭教育體系 9:15 在荷蘭,普通大學會比科技大學「好」嗎? 10:12 U類大學和H類大學在找工作時會有差異嗎? 會被區別對待嗎? 11:35 U類大學和H類大學是無法流通的嗎? 16:50 荷蘭會有第一學歷鄙視嗎? 19:20 為什麼在荷蘭,學術與科技工作都是平等的呢? 25:05 在荷蘭,社會和家長會期待孩子考公務員嗎? 27:55 荷蘭的大學生,會清楚自己的方向嗎? 33:40 在U類大學和H大學,讀媒體專業有什麼不同? 38:10 為什麼在讀大學是「地獄模式」? 40:45 從學術圈,來看荷蘭的右轉 46:50 荷蘭大學認為,你讀這個更合適
說到荷蘭,大家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印象是什麼?本集我們要討論的是來自荷蘭的生活哲學「Niksen」——簡單來說就是「放空」,這似乎不是大家對荷蘭的直接印象,但其實這項特質也和我們所認識的荷蘭息息相關。今年進入尾聲了,今年大家都辛苦啦,聽我們聊《無所事事之必要》,一起放空一下。 本期你會聽到: 除了Niksen,來自各國的放空藝術(醃菜也是放空的一種喔) 荷蘭的種種特色是「Niksen」盛行的原因 哩哩叩叩小隊的「Niksen」實驗與心得 時間軸: 1:07 一個Niksen,可以有各種表述 6:27 很會放空的親朋好友⋯⋯幾乎沒有這樣的人 7:50 看著小船來來去去,河邊是適合Niksen的地方 10:15 為什麼荷蘭會產生「Niksen」這樣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17:38 一周Niksen實驗,但又很像社群媒體斷捨離實驗(哩哩叩叩年末傳統?!) 19:16 面對社群媒體成癮,如何調教(?)肌肉記憶 26:30 似乎已經是Niksen宇宙的Sophie,重新找到為自己唱歌的喜悅 32:12 天氣冷冷不想起床正是Niksen好時機——滾滾可愛之術
沒想到節目就這麼來到第三年。今年我們三人在工作上各自忙碌,但依然會保留週六早上給哩哩叩叩,錄節目、討論主題企劃。身邊的人聽到這個節目三年,都不禁嘖嘖稱奇,我們自己也覺得很奇妙。很感謝今年陪伴我們的聽友們,也感謝每位接受訪問的受訪者們! 本期你會聽到: 三人一言難盡卻又道盡一切的近況 迷惘的人請回答——現在的你在哪裡? 下一年的期待:做想做的題目,持續與聽友交流,以及一點情勒 時間軸: 1:54 大家最近過得好嗎? 6:08 飛鳥夾胸⋯⋯喔不對,是Shawn哭了 12:48 迷惘的時候讀《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辯課》,討論一下彼此現在的位置 26:09 讓我們快樂的回憶、沮喪的回憶,以及面對自我及世界的終極願望 44:17 對於今年做節目的感想,誰是節目大領導?誰是啊我不想做了?誰是情勒寶貝? 1:09:20 想分享給聽眾們的一段話
片名有如輕小說般一看就能理解劇情的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是台灣少數以喜劇形式所拍攝的紀錄片,為導演徐紫柔動員家族和社區一起拍攝網路短片《記憶戰隊》的過程,可以看到有失智症的奶奶、家人和社區素人演員共同投入的經歷。 本集很開心邀請導演來到節目中分享《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的製作過程、在台灣拍攝喜劇紀錄片的挑戰,以及喜劇如何撫慰人心、提供理解失智症的不同角度。 (Brenda私心很喜歡,希望大家聽完這集,能進戲院多多支持這部片!!!) 本集你會聽到: -與失智症長者對話,有如日本搞笑組合 -溫暖樂觀的喜劇,療癒別人療癒自己 -感動自己的事情自己最知道 相關影片: 《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GaQOYpXtY 劇中劇《記憶戰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1m0ijlQiqU&t=3s 《家族的奇幻旅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TKK1mNSW0 時間軸: 1:02 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簡介 3:03 徐紫柔導演的背景養成 4:33 前傳《家族的奇幻旅程》——為什麼這家人會在一起拍喜劇短片? 8:28 《家族的奇幻旅程》推出後引發的迴響,又是如何療癒自己 13:20 前輩喜歡的,並不一定是一般觀眾喜歡的 14:24 台灣紀錄片的框架下,沒有喜劇的存在 15:42 鏡頭之外,和奶奶的相處,就像是一來一回的相聲 22:33 對於失智症患者來說,陪伴是延緩的良藥 24:11 讓鏡頭下喜歡的人能成為自己,喜劇的有趣之處在於搭配不同個性 26:57 請素人拍紀錄片又拍短片,戲裡戲外分不清 32:06 當目標是拍攝好的紀錄片,過程的意外都可以是素材 35:15 非典型劇組如何合作、陪伴素人演員們完成短片拍攝 37:59 好多愛的一部紀錄片,讓愛成為喜劇的能量 41:50 那一刻,意識到散播愛與歡樂就是自己要做的事情 45:53 沒有看到成品之前,難以被理解的《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 50:46 忘記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記住被想起來的那一刻
本期讀書會,我們一起閱讀佐野洋子《沒有神也沒有佛》這本書。 佐野洋子是日本的繪本畫家,我還挺喜歡她的《死了一萬次的猫》,在無限重生的日子裏,等待到一個終結與句號。 老後的生活想必會很糟糕吧。 老了,身體舊了,零部件損壞了,連內核也可能時常短路,能做的事情可能只有懷念過去了吧。 這是我在看之前對老年生活的想像。 看完後,雖然老後的問題還在,但心情放鬆了下來,就像佐野洋子想傳達的,即使只能懷念過去,但老後的每天也依舊可以好好活著,可以毫無目的地轉來轉去,認真地吃飯、睡覺、如廁吧。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老年後的生活有多可怕 2、老年與故土的關係 3、老年與孤寂、落寞與死亡 時間軸: 2:40 Brenda理想中的生活與佐野洋子重合 4:25 Brenda養成了不運動就難受的習慣哈哈哈哈 6:40身體不受控與藥罐子,Brenda老後的恐懼 8:40 Shawn害怕老後只能坐輪椅 10:50 Sophie害怕的是大腦的衰退 16:15老後有趣的狀態:一切變得自然 19:06老後與故鄉的關係,故土成為必需品嗎? 21:25故土是肉身很想休息,靈魂很想停留的地方吧 26:54和故土的關係,其實是寫在手相裏的吧 31:13老後面對死亡的恐懼與孤寂 32:46《重啟人生》大暴雷,還沒看的小夥伴別聽! 37:05《活了一萬次的猫》,先是孤寂,所以死亡 39:00《遺言圖書館》,面對死亡,你會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41:30淡然的佐野洋子,說出的關於死亡、老年的輕鬆金句
社會上存在許多既定的性別刻板印象,例如男主外女主內、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不該進廚房……等等。雖然這些傳統觀念漸漸在鬆動,但對目前55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來說,這已成為多數人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而當男性遵循這套觀念——回家不下廚、不隨意表露情緒——過了大半輩子,會碰到什麼事? 嘉義縣水上鄉樂齡學習中心的主任黃意萍發現,許多高齡男性在太太生病或逝世後,不知道如何料理三餐,也不願向子女求助。結果拖著「三高」身體隨便吃,健康狀況在短期內迅速走下坡。在看到這個情況後,黃意萍帶著中心同仁,開始規劃一個名為「男士料理工棚」的課程…… #本集話題 1、如何吸引沒下廚過的中高齡男性來上料理課? 2、上課後,學員們的生活出現什麼改變? 3、樂齡中心在哪?「樂齡」對長照世代的意義是? #從樂齡學習網,看離你家最近的樂齡中心在哪 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Home/SeniorCenterContact?side_nav=CenterContact_1 #時間軸 00:35 歡迎黃意萍主任、為什麼會為中高齡男性開「男士料理工棚」? 02:17 當太太生病、離開,先生的健康狀況直線走下坡 04:51 父執輩較不太會向子女求助,每餐方便吃就好 06:12 黃意萍分享「一鍋料理」開課策略、男性學員來上課的動機為何 10:47 最難的不是料理技巧,而是打破「我不會」的恐懼 14:07 從自己煮,到組成每月一次對外販售的公益便當團隊 17:27 黃意萍一開始不了解「樂齡」,後來越做越有心得 20:09 什麼是「樂齡」?樂齡做得好,後端的長照就會少 24:27... more
寫這集文案時,腦中響起王菲的歌《傳奇》: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今天就要聊我們曾遇見、卻難忘的陌生人們,有人是一對上眼就心跳不已,有人是睡前回想才有遲來的心動。這是充滿粉紅泡泡、感謝,以及遺憾的一集,歡迎收聽我們與陌生人相遇的故事~ 本集話題: 1、原本九月要找陌生人閒聊兼錄音,為何失敗? 2、與陌生人對上眼的瞬間,我們開始做夢 3、在江湖走跳,總會有陌生人默默伸出援手 時間軸: 01:53 推拿推到一半,邀請隔壁小哥「一起叫」 03:37 找老闆閒聊,被人警惕「你要幹嘛!」 04:55 認真思考,為什麼找陌生人錄音會失敗 06:20 在地鐵上因陌生人心動,「是不是應該要微信!?」 12:55 為了再見一面,改變每天出門上班的時間 14:44 健身時找不到合適的槓片,有人遞了過來 16:09 在很擠的公車上,碰到校園愛情劇第15分鐘的邂逅 19:08 三人選出的浪漫相遇:《花束般的戀愛》、《Fleabag》、《想做飯的女人和想吃飯的女人》... more
大家上一次和陌生人說話是什麼時候? 以戀愛為導向的搭訕又是什麼時候呢? 你敢去調情嗎? 覺得調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本期節目,我們閱讀了Jeam Smith的《Flirtology》,沒錯,就是調情學!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是追求真愛的萬用公式,如何面對自我,走進關係吧。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調情的大眾化 2、三人印象最深的調情方法 3、關於走進親密關係的破局點 時間軸: 2:50 Brenda在國中時聽到flirt時的害羞反應 3:38 Shawn:調情就是高中英文課本裏的禁忌詞彙吧 4:55 Sophie:調情是非日常的 6:20三人在看完書後對調情的重新認知 14:50開放式肢體語言在交流中的作用 16:10和別人講話不可怕,別人和你講話也不可怕 21:30被拒絕也不可怕,因為這也是你的篩選機制 23:10如何去尋找自己的對象呢? 在哪找呢? 27:30注意力到底該放在哪? 33:40喜歡一個人,看的是什麼? 憑感覺會不會太廉價了 35:30三個人的破局點
如果路上突然有人想幫你拍照,你會有什麼反應?對人抱有很大警戒心的Sophie,應該會下意識地說「Nonononononono」,然後火速逃離現場。但她最近卻很關注一個ig帳號 @zoechou222,這是目前在歐洲打工度假的攝影師Zoe所創立的帳號,Zoe在歐洲與許多陌生人相遇,並對他們說:「嗨!我可以幫你拍照嗎?」 Zoe的鏡頭記錄許多溫暖的人事物,原來,一抹微笑、一聲招呼,一個簡單的提問,就能讓陌生人之間串起奇妙的緣分。這集邀請Zoe來到哩哩叩叩,我們有許多好奇的問題想問她,例如:為什麼會開啟陌生人的街拍計畫?自認內向的她找陌生人攀談時會緊張嗎?拍攝過程中發生什麼小趣事?以及,在29歲那年離開臺灣、去到陌生的愛爾蘭,對她而言的意義是? -本集話題- 1、那些Zoe在拍攝前、中、後的小故事 2、內向者碰上陌生人,要怎麼拍下去? 3、當「打招呼」成日常,是什麼感受? -時間軸- 00:30 面對今天的來賓,Sophie開場就在緊張 01:40 來聽Zoe自我介紹、為什麼Zoe現在人在歐洲 02:21 在29歲那年,覺得還想再「多做點什麼」 06:38 第一次問陌生人願不願意拍照,對方的反應是? 09:10 在愛爾蘭,發現「打招呼」的奇妙之處 11:38 被人拒絕拍攝,就像談戀愛、找工作一樣 14:15 用影像紀錄狗狗和主人的情誼 15:23 有次要幫一家人拍攝,但小男孩不想被拍... more
九月關鍵字「陌生人」,我們從美國作家葛拉威爾的《解密陌生人》出發,討論陌生人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要複雜,以及一點關於哩哩叩叩的身世之謎。 本集你會聽到: 我們似乎活在一個不容易相信陌生人的社會 在這個世界,誰不是天天被推著deep learning 從《解密陌生人》的角度分享紀錄片《九槍》 時間軸: 0:43 《解密陌生人》書籍簡介 1:54 相信他人,是我們的原始設定嗎? 3:40 健身房的業務積極推銷,我是不相信啦 8:30 Shawn的媽媽不小心買了一千間衣服 13:42 Sophie與法院npc打交道(退散!) 17:46 閔北⋯⋯緬甸⋯⋯緬⋯⋯送到福建!! 20:42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不要相信陌生人,但我們的爸媽卻不是如此 30:27 這樣的我們是一個robot family嗎? 42:36 我們自己作為陌生人,其實也時常被誤判 48:45 關於開頭提到的故事,以及它的複雜之處 50:23 紀錄片《九槍》於九月初上映,非常推薦
大家有打零工的經驗嗎? Shawn小時候最想嘗試的是肯德基的售賣員,因為以為可以免費吃炸雞,哈哈哈哈不過最後也是沒有去啦,因為媽媽怕工作後會吃太胖。 不過我們三個都有嘗試過其他的兼職,所以本期你將聽到: 1、Sophie的家教經歷 2、Brenda是金融博物館的講解員 3、Shawn曾當過黑衣人,綜藝節目還可以搜的到! 時間軸: 0:52 Brenda大學到研究所的兼職嘗試,博物館解說好特別! 4:30 Sophie印象最深的是家教,題不會也沒關係! 8:03 Shawn:很想當家教,但又覺得沒什麼可教的 10:15 Sophie一邊兼職,一邊寫論文,一邊還考了證!! 14:25 Shawn小時候被叫去路邊賣水果 16:30 Shawn去拍婚禮,第一次和新郎見面就坦誠相待 21:50拍婚禮的壞處:對婚禮免疫 25:10 Shawn去綜藝節目當黑衣人 29:30 Shawn去演了一場戲 32:45曾經的兼職是否會成為之後的工作呢? 41:40我們對體力勞動不切實際的幻想 彩蛋:Shawn参加的綜藝節目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s411d7aE/?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c51013a73d5c2d875c1709204e06f31c
如果工作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我們該如何找到因為工作而建立的存在意義,如何和別人建立連結? 今年五月由珍珠家園婦女中心策劃、李玟萱撰寫、游擊文化出版的《茶室女人心》,記錄12位曾在茶室工作或從事性交易女性的故事,講述她們為什麼來到萬華,從事一份自己難以開口言說的職業,這裡的人們又是如何以緊密的網絡,接住來到這裡的人。 本集你會聽到: 外國傳教士眼中,台灣婦女堅韌的精神與勇氣 台北萬華,吵吵鬧鬧、團結一心的三合院 當每位婦女的故事都很沉重,要如何寫出個人的獨特之處? 時間軸: 1:01 作者李玟萱如何開始接觸到萬華的無家者和婦女 5:10 同樣生活在萬華,無家者、茶室工作者和性工作者如何看待彼此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9:21 萬華對於勞動工作者的獨特之處,是人與人編織成為緊密的網絡 16:04 早年女性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換個角度看,她們直面著迎面而來的挑戰 25:04 《茶室女人心》出版後,婦女不再為自己的故事掉眼淚 28:10 寫作策略上,如何呈現婦女們人生故事的獨特性 35:16 婦女們在轉職時遇到的困難,以及可以如何協助她們 41:56 工作不只是維生的方式,而是個人存在的意義
大家能够接受自己的跳槽頻率是多久? 能够接受的跳槽範圍有多大? 如果每份工作最多呆兩年,跨度最大是從公務員到茶農呢?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阿弼,他豐富的工作經驗讓我們好奇,為什麼他能够如此隨心地做出選擇,工作對於他而言,又有怎樣的意義呢?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阿弼的7份工作與換工作的動機 2、茶農與公務員,正職與靈活就業的選擇 3、我們怎麼看待工作的意義? 時間軸: 1:38 阿弼的7份工作內容 3:06 阿弼的大學科系——考公務員的熱門專業 4:58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做出選擇的? 5:28 為什麼嘗試一段時間後,又回去做公務員了? 6:16 每份工作的選擇是如何發生的呢? 8:20 為什麼工作間的跨度會那麼大呢? 9:58 為什麼會去當茶農? 為什麼又離開了呢? 12:33 怎麼樣的工作是比較好的呢? 13:13 在臺灣,公務員和茶農的社會地位、經濟情况會相似嗎? 16:15 茶農和公務員的意義感有什麼區別嗎? 17:50 阿弼的工作接受範圍更廣嗎? 會和身邊人做比較呢? 22:50 頻繁換工作,不會有35歲焦慮嗎? 24:50 Shawn能接受中年失業後去做滴滴司機嗎? 25:33 阿弼靈魂發問:Shawn的領導有不可取代性嗎? 28:35 換了7份工作,阿畢有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了嗎? 33:05... more
雖然上班族沒有暑假,但在製作哩哩叩叩這件事上,我們給自己放了一個月的長假。睽違多時回歸,我們要從「藍領」聊起,這源自Shawn對「脫掉孔乙己長衫」一詞的探究和興趣;《我在北京送快遞》的作者胡安焉接受媒體採訪時,也一直被問:你覺得體力勞動可以讓年輕人擺脫內卷或焦慮嗎? 因此,這集節目我們一起讀了這本書,也試圖討論這個問題。而就在邊聊邊反思自己經驗的過程中,好多面對焦慮、面對壓力、面對主管發瘋和自己發瘋的故事,就這樣傾巢而出了…… -本集話題- 1、沒有哩哩叩叩的日子,大家都做了什麼? 2、體力活能治好內耗嗎?面對工作競爭和焦慮,如何好好發瘋? 3、看完書的大哉問,什麼是「成人」?什麼是「自由」? -時間軸- 00:35 過去一個月,有笑有淚(?) 05:35 為台灣聽眾解釋:什麼是「脫掉孔乙己的長衫」 09:45 體力勞動能治好什麼?我們三人有一致答案 16:16 人在江湖走,誰能不發瘋 21:51 我沒想到自己能一秒變臉 23:42 認證老記者是「真.成年人」 25:23 我是可理性可生氣的成熟大人 30:59 面對工作中的妖魔鬼怪,要不要忍? 33:38 沒錯,我們是真的離題 34:30 看生活的其他部分,我們如何定義「自由」?
Shawn的熟客大宇宙,以及Sophie和Brenda的內向,其實也能找到自己在城市裡的一方角落。 本集你會聽到: Shawn的推拿師傅成為全辦公室的推拿師傅 Sophie常常換電話號碼的理由 Brenda被動等一塊雞蛋糕上門 時間軸: 3:21 哩哩叩叩的年度目標(雖然已經年中) 7:15 六月來賓們的共通點,結果發現意外的多 9:30 Shawn的熟客理論:知道口味喜好、聊生活經歷、離開時會難過 12:08 Sophie的熟客理論:一個人的時候、回家的時候 14:38 Shawn一路剛隨趙師傅 20:49 Sophie多去幾次餐廳就被老闆記住 23:46 Brenda是健身房的陌生臉孔 27:02 互動是掌握在主動的人手上(談戀愛也是) 30:24 驚呼連連Shawn的外向事蹟 35:06 Sophie在超商感受到被跨過界線的一瞬間 43:01 阿姨是watching you 48:27 高中生Brenda的雞蛋糕大挑戰 52:24 環境很熟、人很冷淡 56:18 城市充電站,I人我來啦 1:00:09 手忙腳亂的六月,更新時間調整的七月
近兩三年陸續與公共電視和TVBS合作,自由記者方君竹製作網路影音專題,將艱深難懂的資訊,轉換為好理解的解釋性報導,搭配吸引觀眾的影像敘事,成為許多觀眾關注的新生代記者。 相比與許多自由或獨立記者,會在媒體組織累積一段經歷後才離開,君竹則是從學生時期開始就已經以自由記者的身份活動。本集邀請君竹來到節目中,分享他如何成為一名自由記者,和不同媒體合作的經歷,以及作為自由記者,他與觀眾之間的關係。 本集重點: 成為自由記者並非初衷 自由記者發揮空間大,承擔責任也多 認識你的觀眾,以及他們的感受 時間軸: 2:31 從學生媒體到商業媒體,自由記者經歷 4:56 為什麼覺得自己比較適合當自由記者 8:22 成為自由記者和進入媒體組織工作的差別 14:47 與媒體合作,政治立場是否會是合作的考量? 18:53 獨立做一篇報導,茫然的時候該怎麼辦? 24:17 做自由記者養得活自己嗎? 28:30 傳統新聞敘事的生存空間之外,談觀眾的情感需要 35:13 沒有經營個人品牌,因為社交能量不夠用 42:34 君竹作為自由記者如何維持工作的紀律? 45:07 工作之外,練習放過自己、喜歡自己
提到「地方」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 2020年,台灣出現一本聊地方的刊物《地味手帖》,聊「地方」上有趣的大小事:穿梭大街小巷的移動販賣車、因自由工作盛行誕生的遊牧聚落、創造地域生活感的人事物……等等。作為今年入坑《地味手帖》的新讀者,Sophie只覺得「地方」越挖掘越是深不可測,因為,地方即生活,而生活是既實在又複雜的存在。 這集節目邀請到《地味手帖》的主編董淨瑋,淨瑋投入出版工作多年,在幾年前成立一人出版社「裏路」,並開始製作《地味手帖》。我們很好奇,作為主編,要怎麼統籌這麼多主題,並與人數眾多的寫作者和受訪者合作?這些都是淨瑋過去工作累積的人脈嗎?還是淨瑋自有一套認識新夥伴的獨門心法呢? -本集重點- ✍️ 資訊超豐富之《地味手帖》這本「雜誌書」是如何誕生的? ✍️《地味手帖》有固定專欄又有變動特輯,怎麼找到「對的人」合作? ✍️ 從第00期到第15期,會有選題靈感枯竭、做到心很累的時刻嗎? -時間軸- 00:33 介紹本集來賓:《地味手帖》主編董淨瑋 02:07《地味手帖》是雜誌還是書?「地味」的意思是? 10:46 除了美食和旅遊,你我對「地方」的好奇心可以無限大 18:48 一人企劃、編輯《地味手帖》,怎麼和不同受訪者和寫作者合作? 23:08 內向者要在工作中結識很多新夥伴、跟他們合作,會很難嗎? 26:40 聊固定專欄「觀看的視線」:翻開書頁,彷彿懷抱憧憬走入異地 29:17 每兩個月寫一封信、畫畫送給彼此的「野書簡」專欄,怎麼誕生的? 32:58 從專欄「鐵皮屋探奇」,看見那些既平凡又不凡的鐵皮屋建築們... more
在MBTI人格測試中,I人是內向型的代表,他們善於獨處,對自己的內部世界更感興趣,不需要廣泛的社交,通過獨自充電來恢復精力。 那麼,當一個群組裏幾乎都是I人,這樣的群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了播客“Hey Jude”、“大差不差”的主播朱弟,向她請教如何進一步拉近主播與聽友關係的秘訣。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I人在微信群裏都聊什麼? 2、I人主播與I人聽友的互動長什麼樣? 朱弟的個人播客:Hey Jude、大差不差 時間軸: 00:58朱弟登場 1:15 Shawn開場即high,他在high什麼? 2:10聽友與主播,像是食客與主廚的關係 3:20朱弟的社群情况,群+線下活動 4:45為什麼作為一個I人,朱弟會建群、會舉辦線下活動呢? 7:00都是I人的群,可精彩了 7:30 Shawn潜入主播群的“窺視”經歷 9:00被父母情感綁架的困惱 11:50大家都有分享的主動性 14:20令人羡慕,朱弟收到過手寫信 16:05朱弟在群裏反而是收穫者 17:40 Shawn不敢建聽友群的原因 18:40關於建群,朱弟也猶豫過 19:30朱弟的第一次線下活動,花花竟然參加了! 22:45第二次是線上騰訊會議,先開口講話最重要 25:20反復參加線下活動的聽友~ 26:50聽友與朋友傻傻分不清楚 27:40朱弟在群裏的學習經歷 30:55 I人的群,給你情感支持 34:20早期看不上這個群的人,最終也淪陷了 35:20 I人群不吵架的嗎? 37:35 Shawn看到別的群吵架經歷 42:30建群後會想要收益嗎? 如何處理收益和情感的關係呢?
你看《人選之人》哭了嗎? Shawn哭了。 「等待這個社會追上你們的那天。」是Shawn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臺詞。 Shawn在和臺灣朋友聊到他看哭時,朋友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看這部劇會看哭啊? 其實,在微博內容尚未被清空時,滿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 本期節目,我們聊了: 1、彼此對於《人選之人》的感受 2、好劇、好戲、好綜藝推薦 時間軸: 1:20 Brenda:臺詞很接近生活 2:55 Sophie:演員口條很好,開頭基調很好,但大方向卻…… 4:33 Shawn:越看越愛,分明是熱血劇 6:45「對不起,這個家就拜託你了」太荒謬了啦! 8:30 工作與家庭:參與政治的工作一定就更重要嗎? 9:50 Shawn流淚的點,真的太好哭了 12:50 豆瓣上找不到《人選之人》 14:15 很少人看,但都是好評 16:00 小紅書看唯一的負評來自臺灣 18:55 Shawn給幾顆星? 為什麼不是滿分? 19:58 臺灣觀眾的看法,除了好評,爭議在女性議題的篇幅 21:55 政治面刻劃的深刻程度與性別的占比 24:30 政治部分好像過於簡單 27:27 要先有開始,才會有深入的刻畫 28:51 過於現實也是一種局限 35:50 Brenda電視劇推薦:日劇《晚酌的流派》 37:05... more
前陣子Shawn去了上海的podfest,在活動現場發生了很多趣事,必須分享!且聽他娓娓道來~ 另外,這集也是五月「追料理的人」的最後一集,我們各自分享了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化身為追料理的人,還聊到每日人物上個月的一篇文章〈恩格尔系数拉满,年轻人只剩口腹之欲〉,展開一段熱烈討論:疲憊空虛時,你會透過吃東西獲得快樂嗎?但又不想把吃東西,視為一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本集話題- 1、Shawn的上海podfest奇遇記 2、為了吃美食,大家做過哪些瘋狂事? 3、從一篇文章,思考「口腹之慾」對人們的意義 -延伸閱讀- 1、【每日人物】恩格尔系数拉满,年轻人只剩口腹之欲 https://mp.weixin.qq.com/s/GlQtfX1pTIdxS7UA_iQukQ 2、【公視P#新聞實驗室】通膨加劇高物價 解憂手搖癮暗藏厭世小確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MOP_gFtGo -時間軸- 00:35 不要害怕說肉麻話、哩哩叩叩的Logo變成實體貼紙 04:37 轉身換個貼紙,就立刻變成粉絲見面會 06:50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唸「哩哩叩叩」,為什麼? 09:26 你真的期待明年的podfest嗎? 11:50 我們是追料理的人嗎?Shawn分享自己最近的愛店 15:43 排隊時間長,就能保證它是美食嗎? 18:01 看了《街頭美食鬥士》,跑去三重吃虱目魚蓋飯 19:20 南京旅遊日誌:Shawn吃粉絲湯排超久、買青團回上海 23:45 大學之後出國,Brenda常常是衝著美食出門的 27:01... more
本期是5月主題「追料理的人」第三期節目,我們一起閱讀了豆瓣美食書籍排名第一的《魚翅與花椒》。 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記錄了她在遊學中國時所品嘗到的美食,以及在追逐料理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中國文化與餐桌政治。 如何在陌生的國土接觸到當地美食? 如何去記錄、去觀察、去書寫? 如何透過美食去瞭解一座城市? 這些都能從扶霞的經歷與文字中,找尋答案。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每個人對美食的追求與理解 2、理解食物,也是接受文化 時間軸: 2:05 擔擔麵不僅僅是一碗面,還有故事與文化 6:40 Shawn眼裡的食物—營養元素 7:40 健康生活的枷鎖 9:35 在入味與口感上,Shawn也是個外國人 12:30 Shawn來推薦最美、最持久的口紅色號 13:35 從殺魚這一步瞭解食物 16:45 怎麼殺泥鰍和黃鱔 18:00 語言上食物的差异 20:26 觀察的坦誠與理解的背景 21:50 為什麼味精會在中國流行 25:55 有預設不是問題,重點是如何進一步瞭解 26:50 吃猴腦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27:55 童年噩夢般的謠言 30:25 進入到新的環境中,適應當地的美食,也是拋弃原有的自我 32:30 扶霞的美食筆記與中國菜刀 36:10... more
走出戲劇和漫畫的料理世界,料理圖文作家和影音創作者活躍於社群媒體,不論是高超料理技巧、大食量還是獨特性格,大家以各自本事吸引讀者。 「租小套房還硬要煮」原本是一個在料理平台cookpad上發表料理食譜的帳號,因「厭世上班族、社畜、諧音食譜」等特色為網友所知,並在2022年出版同名食譜書《租小套房還硬要煮》,本集邀請版主林小姐來到節目中,和我們分享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她對於製作料理、分享料理這些事情,又帶著怎麼樣的心情。 如果你對於「該如何處理生活中的那些失酪梨醬尬多力多滋」、「要收假了心裡不太酥湖南臘腸清炒義麵」、「對工作的熱情早就不再燃燒賣」這些菜名也很有感,你大概也是社畜吧૮ ・ﻌ・ა 歡迎收聽本集! 租小套房還硬要煮ig:https://www.instagram.com/lifeisabitch719/ 《租小套房還硬要煮》:https://reurl.cc/a1OWnX 本集你會聽到: 社畜有多需要煮飯:小套房裡的炸洋蔥圈和味噌雞肉茄子 Brenda有多愛「租小套房還硬要煮」 也許煮飯是我最不廢的時候 時間軸: 1:06 「租小套房還硬要煮」版主林小姐 2:18 《舞技家的料理人》,日常追蹤的料理人毛奇、韓良憶、索艾克、莊祖宜 4:29 為什麼會開始「租小套房還硬要煮」,台北的燙青菜,不值得啊 9:23 多變的料理風格,有時候是遵照節氣,有時候是有想要寫的文案 13:43 「厭世上班族、社畜、諧音食譜」的風格是如何形成? 15:26 厭世上班族/料理圖文作家的現實生活中幹感有多強? 17:03 幹感變成料理食譜金句,如何發想料理名稱? 20:59 Sophie被爆擊之一「完成比完美好」 22:20 從抒發心情到正式成為創作者,出書是最大推力,但出書之後呢? 26:39 《租小套房還硬要煮》是怎麼成為一本風格獨到的食譜書? 35:27 從單純的上班族到新增加一個料理圖文作家身份,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37:19 抱著遊戲的心情,看可以玩到什麼時候 38:07 如果娛樂到他人,那是我多得的 39:10 Sophie被爆擊之二「如果有療癒到誰我都希望是我自己」 39:52 煮飯真的真的不會讓你失望啦!
以前還是學生時,聽日劇《深夜食堂》的主題曲,只覺得好聽。等到自己成了城市裡無數疲憊的上班族之一,聽著這首歌,也好想走進一間深夜食堂,吃碗熱呼呼的食物,讓心休息一下。抱著這樣有些憂傷的心情(且貧瘠的腦袋),負責主持這集節目的Sophie,開啟了這集對料理類創作的討論。從動漫、戲劇聊到綜藝,大家越聊越High(咦),從此以後,熱愛料理番的他們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什麼結尾XD -本集話題- 1、那些年,我們看了哪些料理番 2、我們看動漫真煮菜的生活小故事 3、如果真的有深夜食堂,我們想吃哪道料理? -時間軸- 00:36 開聊前先坦白,Sophie:我愧對這個期待已久的主題月 03:16 我們與料理番如何相遇?Brenda:我看海~量~的作品 04:33大愛《孤獨的美食家》!我有吃過五郎來台灣吃的下水湯 07:15 看《有趣的南極料理人》,發現南極介於有跟沒有之間 10:27 挑戰三分鐘速聊三部作品,好~快~樂 13:37 實作《食戟之靈》和《中華一番小當家》的料理,結果…… 17:45我們都在一天的什麼時刻,與料理番相遇? 23:29《街頭美食鬥士》沒有要昇華美食,讓Shawn很滿意 26:43 來聽Brenda聊《戀戀銅鑼燒》煮紅豆餡的經典10分鐘 32:10... more
你有和別人起過正面衝突嗎? 有當著人大罵出來嗎? 有一次罵爽體驗嗎? 本期節目,原計畫是三人的罵人經歷分享,結果我們三都是避免衝突型人格,但另一方面,我們發現罵人好像也沒有用~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Shawn難得罵人卻吃癟的經歷 2、「高學歷人士」不能罵人嗎? 時間軸: 1:25 Shawn為什麼每期都很興奮? 2:30 為什麼會有「欠罵」主題的緣由 4:50 Brenda:讀書人不能講屁喔 5:40 髒話是一種武器 7:15 憤怒的情緒沒錯,但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9:55 Sophie的憤怒:一種輕蔑的態度 10:23 Shawn的憤怒:逃避後自我消化 12:45 Sophie罵出了最難聽的髒話 15:48 搭便車、擺爛的組員最容易惹人生氣了 18:56 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會說髒話嗎? 20:35 Brenda的髒話使用:慢慢剔除的過程 21:43 Shawn無髒話的真空成長環境 24:40 「有毛病」是一句罵人話嗎? 27:10 講了髒話好像也不會一吐怨氣,但發表想法很重要 30:40 Shawn吵完架後的處理:道情和解 35:00 Sophie:雖然討厭道歉,但如果做錯了,還是要咬著牙去做! 38:40... more
你的家鄉是如何罵人的? 在4月主題【欠罵】的第三期節目,我們邀請聽友們分享各自家鄉的獨特罵人話,有些是方言的髒話,有些是方言的歇後語,還有形象的花語。 非常感謝各位聽友、朋友們給我們寄來的錄音檔~ 愛你們呦~ 本期話題: 各地常用的罵人話是什麼? 罵人話背後的含義多多 那些被指代罵人的無辜物品 本期互動:歡迎大家聽笑聲來猜猜最受歡迎的罵人話是什麼~ 時間軸: 00:50開頭就進入正題~Shawn家鄉最常用的罵人話 2:50台中的黑社會詛咒:消波塊你怕不怕 4:30 1分鐘小插曲:南北粽有什麼區別? 6:40 Sophie家獨有的罵人話:你是XXX的嗎? 怎麼都聽不懂? 9:00來自小啞的滬語罵人指南:册的演化史 15:45 Shawn被滬語罵人話挑起的被罵經歷:老師真可怕 18:38非常平均的罵人話,都學起來~~ 21:50來自江蘇的妮妮:花也可以是一種罵人的話喔~ 26:15來自聽友地瓜便當的閩南語罵人話:8個髒話一次性大放送 35:40本期節目最常出現的無辜罵人物品:蛤蜊 36:29四川姐妹花教你如何用可愛的尾音、疊詞罵人 46:10 Ruby西語罵人話教學 52:20猜猜“放新聞”是在罵什麼? 本期節目萬分感謝聽友小啞、 地瓜便當、 妮妮、 小林、 小李、 Ruby, 超級感謝大家~~
前陣子台中某高中有學生疑似遭到老師霸凌後輕生,引起軒然大波,社群上也浮現了好多貼文,聊以前被老師謾罵的回憶。進入職場後,也時不時聽到朋友(有時「我朋友」就是我自己😭)碰到很兇的主管,不斷被罵、因此很想離職的故事。 因此,四月「欠罵」主題月迎來這一集,我們不是要聊罵人,而是要聊聊那些年,我們被罵的故事。 -本集話題- 被老師罵的那些日子,不知為何記得特別深? 我有時也會罵自己,怎麼跳脫自我苛責? 一直被罵好想離職,我是爛草莓嗎? 哩哩叩叩的節目也會被罵,我們的感受是? -時間軸- 01:38 為什麼幾乎不會被父母罵?「綠茶小孩」站出來! 04:33 當小孩的那幾年,多少都因為不乖被關在門外過(吧) 07:09 一件老師霸凌學生案,勾起許多人被老師謾罵的記憶 14:38 對特定老師的不滿,在青春期蔓延成對老師的輕蔑 19:45 我們不會輕易罵別人,但好像很容易罵自己 21:56 如何掙脫「罵自己」地獄?把自己當成熱血漫主角 23:32 好主管好重要!以及Shawn的向上溝通心法 25:54 如果工作時一直被罵,要逃嗎? 33:09 哩哩叩叩節目上線後,我們因為這些原因被罵 38:01 惡評也是關注嗎?惡評總比沒有評論好? 44:35 對於未來的建議、批評、指教,我們想說…… 47:53 精彩幕後:餅乾狂魔的特權 -標題底圖出處- Photo by Israel Piña... more
主題月「欠罵」的讀書會,我們以Netflix作品《髒話面面觀》為出發點,分享我們在影視或音樂作品中印象深刻的髒話,聊聊這句髒話背後想要傳達的訊息,並介紹不同髒話的歷史與文化意涵。從髒話的使用,我們也了解到過去壓迫女性的詞彙,如何在今日成為一種賦權的工具。 本集你會聽到: 2010年代台灣電影的經典髒話台詞 即使是不熟悉的語言仍然能感受到髒話的力量 當女性歌手或電影作品重新詮釋”bitch” 時間軸&本集介紹到的作品: 2:30 《海角七號》——我操你媽的台北 5:11 台北太難了 7:38 搜尋「恐龍家族罵髒話」就可以找到~ 10:00 《黑暗榮耀》——西班牙!!! 11:35 熟悉的語言最對味 17:50 《父後七日》——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 20:54 在喪葬儀式中重新理解髒話 25:28 Lizzo〈Truth Hurts〉——I just took a DNA test, turns out I'm 100% that bitch 26:58 “Bitch”的語意變遷 29:10 Meredith... more
從聆聽開始、接觸到實際的照顧技巧和心態,認識因陪伴而誕生的新型態職業,討論這麼多關於「陪伴」的技巧和心態,我們究竟有沒有成為更好的陪伴者?本月最後一集,三人回顧各自作為陪伴者的經歷,以及我們如何將這個月的討論中帶回生活中實踐。 延伸閱讀: 看見年輕照顧者 (https://visionproject.org.tw/project/young carers) 本集你會聽到: 🐥其實我們三個常常都還是被照顧的那個人 🐥明明已經做了一年主題月,但還是很多波瀾起伏 🐥Brenda問、Sophie聽不懂、Shawn完美解釋 時間軸: 0:56 Shawn陪伴媽媽在泰國的小船上 8:06 Sophie陪伴沮喪的朋友:吃飯、散步、握握他的手 10:37 我們好像都不是好的陪伴者 13:06 想成為好陪伴者的我,卻讓朋友成為自己宣洩情緒的對象 19:03 如果面對被陪伴者不用處處小心翼翼 21:21 照顧是一個更大的議題 24:05 Shawn買了橄欖油!誒不對,是椰子油??? 27:04 我們的小小陪伴實踐 32:12 超越過去一年的主題月執行甘苦談:採訪不理想、錄音爆音、受訪者消失 41:51 欠罵!!!!喔吼吼吼吼 43:40 其實好幾期沒有剪花絮了,但這期好好笑還特地把時間軸標出來,大家要留下來聽喔(比愛心)
在孤獨指數排行中,「一個人去醫院」被認為是人生中孤獨指數最高的事情。 那麼,你願意在就診時購買一份陪伴嗎?在前兩期節目中,行動護理師阿杏分享了居家照顧與安寧護理的經驗與妙招。 本期節目,依舊與陪伴行業有關,我們邀請到了陪診師小蘭,聊聊陪診這件事。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我們對陪診的誤解與期待 成為一名陪診師的關鍵要素 陪診提供了哪種形式的陪伴? 陪診真的必要嗎? 流程性陪伴只有老人需要嗎? 時間軸: 1:33 Brenda對陪診師的想像:指路嚮導 5:30 成為骨科醫師的鐵粉之粉絲看病團 6:45 避免去醫院看病的家長們 8:18 冒充醫生給自己開診的家長 11:40 Shawn對陪診師的期待:心理陪伴與溝通更重要 15:24 成為陪診師的必備功力 16:10 陪診師在溝通上的技巧——多鼓勵、都支持、捧上天 17:30 陪診前需要做什麼準備? 19:33 陪診親人與陪診客戶有什麼不同? 客戶是上帝,家人更隨意 21:23... more
上一集,行動護理師阿杏分享了很多實用的照顧方法,我們更為她高超的說故事技巧連連驚歎。在這一集節目中,阿杏聊了更多自己的故事,例如她為何決定從醫院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被孩子許多「金句」震懾的不平凡日常,以及工作現場中那些無常卻又深刻的照顧反思。這一集有著滿滿的故事,讓我們繼續來聽阿杏的分享吧! -本集話題- 1、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行動護理師如何因材施教? 2、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四年來,阿杏有哪些自我覺察? 3、照顧者如何好好陪伴自己? -時間軸- 01:01 從家庭型態、鄰里互動和政策演變,看照顧結構的變化 03:08 家庭關係百百種,護理技巧的傳授也要因地制宜 07:59 全家陪口腔癌的奶奶吃不好吃的營養粥,沒有人快樂 11:34 阿杏從醫院離職、投入自由工作的動機和挑戰 13:14 一支公務機,觸發孩子的超嚇人真心話 18:59 從「你英文好嗎」的教養對話,走到護理工作的知行合一 24:44 如何「建議」照顧者好好陪伴自己?提問很輕,答案很重 32:12 錄音過程的擤鼻涕,再次激發阿杏啟動橄欖油照護課(這次搭配精油使用) -標題底圖出處- Photo by Madison Oren on Unsplash -片頭音樂出處- Debussy: Deux arabesques, L. 66 -... more
這集節目的開端,源於哩哩叩叩對「安寧緩和療護」的好奇,在茫茫的受訪者之海中,我們決定約訪護理師李春杏小姐,她曾在醫院擔任多年的安寧共照護理師,2019年後進入社區成為自由工作者,接自費的護理服務案,並擔任長照安寧相關議題的講師。我們想問阿杏,從多年的護理師經驗看照顧現場,「陪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寄出訪綱後的某天晚上,Sophie接到阿杏的來電,雖然素味平生,但兩人通話了快半小時,討論如何在節目聊護理現場的陪伴樣貌。阿杏提到,「陪伴」這個詞容易給人一種溫馨的印象,但陪伴當下往往很不好搞定,除了有陪伴的心,還要實際和對方互動,才有機會拉近想像與真實的距離。 「陪伴要變成動詞。」阿杏在那通電話這麼說,當下這句話擊中了Sophie的心,也為這集節目定了錨。在這集節目中,我們聊安寧、聊實用的身體照護技巧,以及如何給出照顧雙方都有感的、成為「動詞」的陪伴。 -本集話題- 1、從醫院到社區自由接案,護理工作哪裡不一樣? 2、阿杏現場教學——六招超實用橄欖油護理法 3、照顧現場心法:傾聽要有小菜,陪伴要動起來 -時間軸- 00:37 歡迎阿杏來到哩哩叩叩 02:30 阿杏過去踏入安寧護理工作的心路歷程 05:21 認識多元安寧療護模式,以及本集大主題:舒適照顧 13:05 評估照護品質的三大關鍵:口腔、皮膚、足部 15:00 病人家屬給出的震撼教育:你們護理師啊,跟討債集團很像! 15:55 冷壓初榨橄欖油護理法 Part 1:一喝、二插、三護唇 20:01 阿杏的舒適照顧心法:先做自己,再做親友,才做個案 20:47 冷壓初榨橄欖油護理法 Part 2:四貼、五磨、六護膚 24:15 從「腳」發展的小故事與信任感 32:47 為何傾聽有力量?從多數人從小面對的指令式對話談起 36:36 傾聽時「有事可做」,壓力才不會那麼大 40:49 發動傾聽技巧的尷尬時刻:可不可以正常說話? 42:51 當年僅17歲的照顧者被問「你為什麼不走?」 46:03 讓照護回歸簡樸的模樣 -結尾音樂出處- Debussy: Deux... more
上集才說不在節目讀工具書,這集讀書會就打臉自己:還有什麼能比一本「志工訓練手冊」更工具?但,這本手冊是用來教人如何「傾聽」……在這個人人都想滔滔不絕、沒人願意耐著性子聆聽的時代,好像有一點重要!? 三月主題月「陪伴」的第一週讀書會,我們翻開《陪傷心的人聊聊:重要時刻這樣傾聽、那樣對話》,這是英國生命線「撒瑪利亞會」提供給電話志工的訓練手冊兼傾聽指南,點出許多常見的傾聽誤區,例如急著回話、急著給建議、急著安慰對方說「你很棒」,但傾聽的力量在於,你是否願意洗耳恭聽?這也是我們在這集節目中,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本集話題- 1、撒瑪利亞人如何傾聽? 2、我們的傾聽日記&自我懺悔 3、看完書仍未解的傾聽難題:推開、理性、飄掉 -時間軸- 01:23 本週讀書會要聊一本「傾聽」用的工具書 04:21 傾聽日記酷發現:換個角度聽,主管原來有道理!? 09:06 傾聽日記變成被傾聽日記 11:28 傾聽失敗日記:媽媽對不起 15:17 很多抱抱,但沒有好好聽 16:51 大哉問:傾聽時回應「我也有類似的經驗」,好嗎? 22:00 想偷學的傾聽妙招1(&血淚經驗):別judge情緒 24:57 想偷學的傾聽妙招2:同理包括陪伴 27:32 想偷學的傾聽妙招3:不反駁不輕蔑自我厭惡 30:51 Sophie還是很困擾:給空間變成不想聽? 40:04 Shawn還是很困擾:理性就是我本人! 45:00 Brenda還是很困擾:我來,我聽,我飄走了~
我們回來啦~~~哩哩叩叩難得放了一次長假,長達一個多月沒有更新節目,不過我們也沒有閒著,正在努力製作三月主題月的節目。因此,二月最後一週先送上聽友QA回覆,會好好回答大家在過年前丟給我們的問題,新的一年,也希望哩哩叩叩能為大家帶來更多的歡樂和陪伴! Best!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從如何選書到節目定位,聽友一系列犀利提問 2、我們心中的超夢幻採訪名單 3、私下群組很少閒聊⋯⋯所以,我們只是商業關係?! 時間軸: 3:40 哩哩叩叩是如何選書的? 博客來與豆瓣真好用~ 6:55 主題月是如何想出來的? 猜猜誰提出的關鍵字數量最多? 11:05 主題月的角度是如何展開的呢? 12:00 三人參加工作面試,哩哩叩叩是「私生子」 還是「家族榮耀」? 15:25 面試中如何讓自己突出? 一個不具參考意義的經驗 17:50 會注重每集節目角度和觀點的「獨特性」嗎? 20:30 片頭的敲門聲是怎麼想出來的? 「叩叩」是兩聲還是三聲? 22:35 哩哩叩叩的節目定位是什麼? 26:35 沒準備回答的Sophie突然被Cue! 好慌張啊~~ 29:00 三人最想訪問的人是誰? Brenda喜歡的韓國作家是? 32:45 在圖書館借到最愛作家的簽名書,怎麼辦,要不要撕下來珍藏? 33:55... more
錄完第100集,有人變成黑幫,有人變成山,這兩個譬喻出自剩下的第三個人,是他對兩位夥伴給出的評論,這不是一個互相傷害的場合,而是哩哩叩叩慶祝兩週年的時刻。 在這個第100集兼兩週年慶祝的珍貴日子,我們重聽第一集並給出評論,也點出哩哩叩叩的三個不可思議小知識,然後依舊又荒謬又感動地謝謝彼此,也謝謝所有收聽哩哩叩叩的聽眾朋友,感謝我們在podcast之海中找到彼此,互相陪伴,期待未來可以一起走過更多週年。 -本集話題- 1、做節目沒吵架,但我們的脾氣都不好? 2、你還敢回去聽哩哩叩叩EP.1嗎? 3、我們對彼此的新發現,以及對新年的期許 (Sophie畫外音:但我覺得我們三個都是山,聽完這集節目就知道什麼意思了~) -標題底圖出處- Photo by Simon Berger on Unsplash -時間軸- 00:44 低沉嗓音的真相 02:09 哩哩叩叩兩歲那天,大家各自在幹嘛? 05:57 兩歲新成就解鎖:哩哩叩叩不可思議二選一 12:22 兩年來,我們沒有三人聚在一起錄過音 18:50 新聞所裡逐水草而居的研究生 22:22 重聽以前的節目,發現記憶並不牢靠 27:17 他眼中的她不只是姐,還是黑幫 30:27 靠山背後的真相,很殘忍 36:33 原來你也脾氣差,覺得安慰 41:31 感謝聽眾時間:謝謝大家!謝謝緣份! 46:18 在2023年,大家想在哩哩叩叩做到什麼? -註釋-... more
新年過去半個月,農曆年也即將來臨,我們想要談談年是怎麼「跨」過去的。本集從我們習以為常的跨年節目,聊到個人的跨年儀式,跨年儀式為什麼重要?以歌舞表演煙火慶祝跨年的節目又是怎麼出現的呢? 本集你會聽到: 我們三人的跨年儀式 101煙火、央視春晚、紅白,觀看的歷史 熱鬧慶祝之外,我們怎麼看跨年 時間軸 1:04 從2022跨到2023,怎麼有人現在是醒著? 5:31 101煙火最早的技術竟然是工人智慧,Sophie的第一場101煙火 14:55 跨年的捷運車廂,我們在夜色下唱歌跳舞 20:19 距離Shawn上一次看央視春晚已經是8年前 29:02 日本老牌電視跨年節目的起源與轉變 37:31 跨年節目對我們來說還有吸引力嗎? 40:01 在大學宿舍的頂樓跨年,空氣裡只有遠方煙火施放的聲音 44:17 比起跨年節目,我們做這些事情來為過去的一年作結、開啟為新的一年
3年,36個月,1096天。三年很長,三年很短。 曾經的三年,跌跌撞撞才讀完國中; 如今的三年,戴戴篩篩又是一年。 三年前,我們以為這場病痛也只持續半年,在夏季高溫來臨後散去。 但沒想到,這濃霧一漫便是三年。三年間發生了很多,我們斷斷續續地生活。 但這三年並不白過,也不該白活。 我們試著回憶,去記錄下零星的感受,雖然多是心酸與苦痛,但記錄本身便是意義。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與病毒初識的慌亂和驚恐 2、爆發時的緊張與悲傷 3、感染後的愧疚與暴食 注: 約37:30,Sophie提到「如果你是無確診者,建議快篩陽性再去做PCR。」,應為「如果你是無症狀者,建議快篩陽性再去做PCR。」 時間軸: 1:15 與病毒的初遇:原來要見面是那麼困難 2:55 除夕夜朋友的逃離大難,「你怎麼突然回來了!」 10:05 單日感染數破百,天呐太嚴重了! 13:25 大家都逃回家了,要口試的Brenda困在宿舍 14:55 量販店搶購,慌亂的我只買了兩袋衛生紙 19:02 當確診者足跡不再需要被追蹤的時候 22:01 社區的團購群是我建的! 29:25 我因疫情難過的哭了,眼鏡卻飛了 32:35 12/1起不戴口罩上街去,臺灣是如何慢慢放開的? 40:25 Sophie確診後的愧疚日記 50:50 Brenda確診後的「我吃太飽了」 53:56 Shawn還沒確診!! 56:10... more
來到2022最後一集節目,原本打算平穩回顧過去九個主題月的改版歷程,卻搖身一變成為坦誠大會,我們向彼此坦白對做節目和生活的不安、真心地訴說感謝,並勇敢說出為自己驕傲的地方。希望這一小時的三人分享,能陪你走過一段暖暖的年末時刻。我們明年見! -本集話題- 1、做主題月難在哪?快樂嗎? 2、坦誠糾結時刻:對主持沒信心?被數字綁架? 3、主題月三大遺珠關鍵字揭秘 4、2022,對你我來說是什麼樣的一年? -標題底圖出處- Photo by Yang Deng on Unsplash -時間軸- 02:06 拿掉工作單位和職位頭銜後,思考約訪這件事 09:22 主題月初期真的難,尤其當我們忙成一團麻糬 11:52 老闆不要聽!哩哩叩叩的我和工作的我不一樣 14:43 Brenda和Sophie分享對訪談的擔憂與釋然 20:42 真心話時間:沒錯,我會為收聽數心煩意亂 28:14 主題月遺珠盤點:NGO、直銷、機器人 34:38 之後會繼續做主題月嗎?以及美麗的休假誤會 36:22 走過九個主題月,我們是否變得更快樂? 43:22 Shawn的2022:真﹒工作年終總結大公開 45:46 Brenda的2022:深切感受時間的累積與反撲 48:54 Sophie的2022:畢業後回家待業的反思之旅 52:29 今年為自己驕傲的事:稜角還在、了解身體、車的二三事 -感謝時間- 1、謝謝插畫師Rubie Chen為哩哩叩叩設計Logo與主視覺(IG:@rubiechen.art) 2、謝謝所有曾接受哩哩叩叩聲音報導採訪,及來到節目的受訪嘉賓(依節目上線時間排列):德倫、老周、小葉、Luffy、Demi、小潔、Meg、Ava、烏烏醫師、Elly、Yuki、曾心怡、諶淑婷、Monica、象象、吳珮全、林火旺、盧建彰、陳怡靜、陳韋丞、Ice、Mary、Zoey、K、畢恆達、紀孟均、林老師阿不就好棒棒、青見、阿鵝、ScarlyZ、熊水、Sophia、米、王希捷、魚小姐 3、謝謝所有收聽哩哩叩叩、訂閱、留言、按讚的聽眾朋友們
記帳,是Brenda長年的心頭大願。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大學是讀會計系的,從那個時候開始,身邊很多同學就都有記帳的習慣,但當時對於金錢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以至於這件事情在大學的時候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動手開始做。趁著本月自我挑戰,重新拾起這項習慣。我們也了解到,記帳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紀錄支出,背後其實呈現出的是我們對於運用金錢的想法。在這一集,也聊聊大家的金錢觀和用錢方式。 本集你會聽到: Sophie小小年紀就懂得主宰超市 即使住在上海,也能存下一半工資的青年生存指南 沒有慘烈失敗沒有精彩成功但順利完成的記帳挑戰 時間軸: 2:12 買多買少,快樂或遍尋,我們的金錢觀 4:55 Sophie買衛生紙是一次買一袋不是一次買一包 7:44 總是向我們分享買了什麼東西的Shawn,其實不是「買太多」派 10:25 餐廳評論下的負面差評,你的相信有幾趴? 17:13 朋友、家人、伴侶,金錢觀如何影響我們的相處? 19:05 Sophie大學時期與借錢朋友的量子糾纏 24:04 父母對我們花錢的印象,或許是來自於一次購物經驗 29:20 回憶殺之你要不要直接用買的就好? 33:50 買這買那爸媽開心就好;客家人會不會特意買一件衣服跟別人說自己是客家人呢? 36:00 正片開始(?)之Brenda的練習記帳旅程 41:52 記帳只是行動之一,本質是什麼呢? 50:00 歡迎和我們分享你的金錢觀和理財觀念! 50:55 Shawn的上海青年生存指南
你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夜晚? 原本計畫看一部電影,或是讀一本書、鍛煉一小時,待辦事項安排滿滿的。 但最後,在熄燈前,一項都沒有完成。 唯一達成的成就,是新增了3小時、4小時螢幕使用時間。 本周是Shawn的挑戰分享:「如何處理好與社交媒體的關係」。 刷不完的短影音、看不盡的更新動態,是Shawn面對問題、困難的逃避洞穴,是他無色生活的調味料。 用盡各種管道,强硬的、軟性的、繞彎的,但依舊逃不出手機的魔爪。90天,與手機的關係,會變好嗎?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Brenda社交媒體挑戰一周年回顧~ *往期回顧:EP15【數位斷捨離】刪掉社群媒體30天後,生活會變得更好嗎? 2.Sophie為何能逃過短視頻的圍堵? 3.Shawn各式各樣戒「網路成癮」的方法 底圖來源:Pixabay 時間軸: 1:25 Brenda:我還是會看,我就是喜歡看狗狗的視頻 3:20 我們的IG有在認真發限動喔~有空來看看! 6:45 Sophie:需要外放聲音是我無法沉迷短影音的原因 11:48 Shawn:左手拿手機、右手關瓦斯爐,我真的是短影音深度中毒患者 12:55 短影音的誘惑性:低期待值、高刺激性 15:45 「課間休息」的小活動 19:30 眼睛要瞎了,心理壓力太大了,我要戒手機了 20:35 實驗1:徹底刪掉!—— 失敗了! 23:15 實驗2:黑白螢幕,降低好看程度——再次失敗了! 25:15 實驗3:設定螢幕使用時間——竟然又失敗了! 27:10 實驗4:培養原子習慣——沒錯,也失敗了 29:30 實驗5:設定倒數計時——還沒失敗,還在嘗試中~ 32:10 沉迷手機的原因:不知道如何休息 38:05... more
這集要聊一個總是「明天才睡」的女子,如何一步步走回今天睡覺的故事。 過去幾年,Sophie總是恣意熬夜,原因可能是為了玩樂、趕工,或是心煩意亂睡不著,而讓睡眠成為處理一切的籌碼。然而,兩者並非等價交換,晚睡帶來的負擔一天天加重,終於讓Sophie在十月初,立下一個月的生活目標:每天晚上十點半準時上床睡覺。但當時的她已習慣凌晨兩點睡覺,現在每天平均要提早3.5個小時睡覺……可能嗎? ➣本集話題: 😴 大家最近睡得好嗎? 😴 上大學,為什麼是睡眠崩壞的開始? 😴 Sophie如何規劃並執行早睡挑戰? 😴 一個月,真的可以改變人的睡眠習慣嗎? 時間軸: 02:44 總是早睡的Shawn,近一個月三次徹夜未眠 06:28 大腦載歌載舞,讓禁忌海洋變東海龍宮 09:28 Brenda最近一覺醒來,總覺得身體緊緊的 13:55 玩樂、拖延、憂慮,讓Sophie走上晚睡不歸路 22:28 睡眠挑戰Week 1:硬睡、滑壘、我是夜型人(?) 26:52 睡眠挑戰Week 2:冥想、牛奶、熱水澡科普 31:14 安靜寫+大聲說=終於能準時睡覺 35:41 睡眠挑戰心得:臉上的小開心,和心中的大開心 41:31 你的身邊有「歐嗨呦」型人嗎?
12月主題「自我挑戰」的第一集,我們閱讀美國作家葛雷琴魯賓的《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在這本書中,格魯琴魯賓以一年的時間,每個月一個主題的行動,理解自己的快樂是什麼,並成為更快樂的人。 世間紛紛、人心忡忡,一個月前我們選擇閱讀這本書時還沒有想到,此刻或許是一個難以輕易感到快樂的時候。但正如葛雷琴所說,快樂是需要努力的,快樂本身不一定是快樂的,而當我們越了解自己的快樂是什麼,我們就越能在困境來臨時,面對排山倒海的困難與負面情緒。 本集會聽到: 當大家都不快樂,快樂是否成為一種不道德? 沙發底下的書,買了兩年看不完的書,賣掉!賣掉!賣掉! 哩哩叩叩態度最差選拔賽,得獎的是~ 時間軸: 0:38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書籍及作者介紹 3:05 在這個不快樂的時代,快樂有存在的必要性嗎? 9:40 說不定今天就是一生中美好的那一天的樣子 12:05 成人的秘密:重啟電腦、一句你需要的心靈雞湯、沙發下的那箱書 20:07 工作為什麼要快樂? 20:11 不快樂才能創作 V.S. 快樂時會更願意接受挑戰 39:20 快樂play play:高考後的瘋狂追劇、即使只是撥出一點時間玩樂,都會讓自己的狀態更好 44:38 我真的⋯⋯不愛⋯⋯唱KTV 48:04 收藏作為一種玩樂的方法 53:54 今天的嘗試是明天的快樂,快樂是動態調整的過程 55:39 我脾氣差、我脾氣才差、我脾氣最差!(???)
風水,是為了住得舒服;Room Tour,是為了獲得靈感。有形的物處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我們自己又是如何提高居住的幸福感? 是否會有一些好用的小道具? 本期節目,我們從空間到生活,從科技道具到體驗感受,分享一些「不實用」、很個人的居家好物。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其實不用什麼高科技,有塊乾淨的地板就很舒服 科技很重要,但也限制了我的思考 精緻生活必須要有花嗎? 時間軸: 1:10 Brenda的居家好物:軟的沙發,硬的地板 3:40 Sophie居住幸福的來源:乾淨整潔的衛生間 5:05 Shawn的小寶物:多功能枕頭。側躺時發現頭會歪歪的那一天 9:10 二十多歲的年齡,四十多歲的身體。才不要去眼睛檢查(逃) 14:48 居住的科技感,對輪椅族來說「智慧家電」的必要性 18:58 Brenda破解烤箱秘密的那一天 23:23 我愛科技,但也愛適度手動 26:55 相比居住空間中的花,我更愛路邊生長的花 35:45 「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 44:09 當我們討論居家空間,我們討論的是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50:29 Shawn的小屋,還有老鼠;兼論討厭老鼠的人會不會討厭《料理鼠王》
居住風水,這是Shawn近期感興趣的話題,原因很簡單,他懷疑現在的租屋處風水不好,但具體如何不好,他也不知道,只是覺得住進來後身體便有所欠佳。 帶著好奇與疑問,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了B站Up主「玄學少女魚小姐」,和她一起探討居住空間的風水事宜。 如果你對魚小姐的影片感興趣,歡迎在B站搜尋「玄學少女魚小姐」,魚小姐在B站上已發佈了109個影片,介紹了關於五行、風水、起名、面相、八字等玄學知識,很有趣,Shawn就是看了這些影片後調整了自己的工位佈置(哈哈哈哈)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風水的基礎即是迎風納水 🎐為什麼風水都和財運有關係? 🎐大學讀政治,而後轉學風水,魚小姐認為兩者的共通性是「和」 相關連結: 魚小姐的B站連結:https://space.bilibili.com/309249424/video?tid=0&page=1&keyword=&order=pubdate 時間軸: 1:53 什麼是風水? 什麼是調風水? 4:55 風水中的大環境與小環境 6:55 「現代」風水和過去的差別是什麼? 10:34 風水的背後竟然是數學! 包山包海的風水理論 15:50 為什麼五坪大的租屋處中也有風水? 19:43 出租屋如何才能讓你財運滾滾? 合租房裏也有財位? 29:25 租房子不僅要看風水,還要看八字? 35:20 要注意的條件這麼多,風水師自己找房子怎麼找、找了多久? 47:05 精華中的精華!租屋最最最重要的小tips
「Room Tour」這種類型的影片,內容通常是拍攝者以他所居住的空間為主題,向觀眾介紹空間的擺設、設計或收納巧思。從VOGUE的「Inside One’s House」、AD的「Open Door」,到youtuber、一般民眾所拍攝的影片,這是影片創作者的熱門題材,也是觀眾樂於收看的影片類型。打開家門,一窺他人生活的樣貌,為什麼大家喜歡看Room Tour呢? 本集你會聽到: 🏠語音版Room Tour,三個主持人的房間 🏠去朋友家一定要看的地方就是「那個」啊 🏠名人故居也算是一種Room Tour吧? 時間軸: 1:52 城市生活過於緊密,曬衣服時遇到隔壁棟鄰居要躲起來還是打招呼 13:23 居家的擺設是一種開啟話題的方式 15:52 你是哪一派?買了書才會看 V.S. 買了書就不會看 19:19 冰箱也很好看欸,而且說不定比書櫃來得真實 22:33 好看的視訊背景會讓人著迷 28:13 為什麼我們喜歡/不喜歡看Room Tour? 38:33 Room Tour的三種類型以及一種潛在危險 45:06 線下版名人Room... more
11月主題月「居住空間」第一集,我們讀了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的《住宅讀本》,也依循著書中列出的好住宅條件,大聊彼此住過的地方:家、學校宿舍、現在的租屋處,以及對未來住處的期待。但在抓住回憶尾巴、及暢想未來的同時,我們也忍不住想,對當代多數沒錢、沒房、只能在租屋處蝸居的年輕人來說,屬於這個時代的「住宅讀本」在哪呢? -本集話題- 1、我們從日劇、動漫和住宅改造影片,挖掘出哪些居住藍圖? 2、在《住宅讀本》中,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好住宅元素是? 3、真實人生的居住甘苦談,及臨場感十足的聲音room tour 4、書中的好住宅標準,適用於我們今天面對的居住環境嗎? -標題底圖出處- Photo by Tierra Mallorca on Unsplash -時間軸- 00:47 認識《住宅讀本》作者、有趣的建築師中村好文 03:11 為了美而改造:IG風的學校宿舍、上海老破小大變身 07:10 為了好好生活而改造:健身房、無障礙空間 10:56 雖然忘記細節但感覺很棒的好屋巡禮 12:51 糾結多時,原來理想的家在1999年《獵人》動畫裡 18:48 那些年,讓我們覓得清淨、放鬆、耍懶的「居心地」 27:29 我們的廚房是「井然有序派」還是「適度凌亂派」?... more
在「乖」這個主題上兜兜轉轉一個月,我們拆解了一些「乖」,也意識到「乖」不只是被壓迫,也是一種主動選擇和學習。本集,帶著對《危險心靈》的理解、朋友們的分享、以及《一家之主》的提醒,我們回到自己身上,試圖理解我們身上的乖,究竟會帶著我們走到何方。 本集你會聽到: 👻粉紅色洋裝、小辮子、雙腿併攏的小公主Sophie⋯⋯Sophie?! 👻三好生究竟是「德智體美」,還是「德智體・美」? 👻對於每集都一直嚷嚷著要收尾的Brenda,大家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祕密 時間軸: 1:55 模範生選拔之原來老師和同學要的並不一樣 15:25 理解Taylor Swift之前,我便開始討論她的情史 22:15 卡通動畫不會讓你幻滅⋯⋯除非被真人化 23:43 我曾經以為Miley Cyrus是我作為少女的理想形象,直到她跳上Wrecking Ball 32:42 乖乖自助餐,不爽不要吃 39:09 我希望你不要再吃自助餐了,但我也知道這很不容易 58:53 重新理解乖,重新面對我與自己、與他人的互動關係
當一個為家庭任勞任怨的「好媽媽」失去自我,該走,還是該留?或有其他的選擇? 在電影《一家之主》中,母親葉蘭心(鮑起靜飾)每天為家人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忙得像顆陀螺團團轉,剛退休的丈夫把她當下屬指揮、成年的子女索求她的關心和照顧,而她還得思考,能不能接失智的母親回家住……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從葉蘭心的身上,看見了自己母親的影子,同時也對片中角色的塑造及關鍵劇情,產生許多感觸與好奇。因此,今天的節目邀請到《一家之主》的導演王希捷,和我們聊聊這個故事從無到有誕生的歷程、片中對女性角色的刻畫,以及如何重新理解「自我」的意義。 -收聽注意事項- 錄音前,原本打算在時間軸上標示有雷片段,但整集節目錄完後,發現聊得很巧妙:有些地方雖然提及角色們在片中的選擇,但都是出自對整體故事及角色塑造的探討,特意跳過反而會影響收聽的脈絡。所以,我們就不特別標示有雷的地方,但很歡迎大家先去收看電影《一家之主》,再來聽這集節目~ -觀影資訊- 電影《一家之主》正在Netflix上線中: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598297 -標題底圖出處- 電影《一家之主》劇照,融觀電影提供 -時間軸- 02:14 作為王希捷第一部執導的劇情長片,《一家之主》的故事如何成形? 06:28 從田調到汲取自己母親的樣子,為電影角色添加血肉 11:03 Shawn對片中夫妻的權力關係提出疑惑:究竟誰是「作主」的人? 13:06 從被動受害者到超強悍女子,為何最後母親角色呈現出最中性的版本? 17:33 《一家之主》和易卜生《玩偶之家》的關聯 23:39 片中不同世代間的母女傳承:我怎麼成為一個女人,與我的母親息息相關 26:27 Sophie電影看到一半很心虛:我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但又有點廢的女兒 28:30 用玫瑰花接力隱喻親子關係:謝謝你,對不起 31:45 為什麼《一家之主》中的兒子都缺席了?及Shawn作為男性觀眾的觀點 33:47 「望子成龍」背後的面子與裡子 38:40 片中一開始讓人火大的父親,其實也需要一場從日常的遁逃 43:25 對「自我」的探尋與思考,一直是王希捷關注的主題 48:31 Shawn和Sophie自白:我們還處在小心維護自我的階段 49:30 王希捷的真心分享:把自己擁有的給出去之後,真的就沒有了嗎? 52:05 談電影中的女性視角:女性不是只是一團模糊的情緒 56:03 回到本月關鍵字「乖」,乖和自我的關係是?
某個程度上,我們三個人都算是世俗定義的「好學生、乖小孩」,自然而然的,我們身邊也聚集了同樣氣質的朋友。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大家各自選擇不同的人生道路,我們發現,朋友們好像沒有那麼乖了,我們想要和他們聊聊,他們以前怎麼乖,現在怎麼不乖。 本集你會聽到: 👼 男孩子氣的女生就是不乖? 👼 曾經是小妙麗的我已經在HELL了 👼 當乖小孩需要很多努力,朋友,我不想努力了 時間軸: 1:01 Sophia:不走世俗規範的道路、不做別人希望成為的自己 15:56 老周:Amy Santiago的外表,Rosa Diaz的靈魂;說別人壞,是因為你不願接受和你想法不同的人 16:16 米:我還在尋找,不當乖小孩的我,會是怎麼樣的我
本期節目為十月主題月「乖」的第一期節目,我們從一位「壞學生」的故事開始。本期節目,我們閱讀侯文詠的《危險心靈》,主人公謝政傑(小傑)因為一本漫畫,從班級前三名的「好學生」,一路成為頂撞師長、流連街頭、上街抗議的「壞學生」。從「好」到「壞」的過程,不僅僅是關於一個評價體系,更是與教育的體制變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注: 1. 底圖源於《危險心靈》封面 2. Brenda於31:54為口誤,應為「廢校」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好壞的背後,是強權體系,是服從與遵守 🧒當現有教育體制不合身,讓大家能不斷回到學校讀書的「終身教育」是一種解方嗎? 🧒20年前的教育衝突,20年後的教育現狀 時間軸: 2:00 去夜店,還嗑藥,這好像有點壞喔 3:30 沒有人是壞小孩,他們只是不適應現有體制 7:10 這個小孩有點壞⋯⋯但又有點酷! 13:15 瞭解「壞小孩」的成長背景後,他還是「壞小孩」嗎? 23:10 好學生Sophie做了一件發現體制荒謬的事情 28:35 現有體制不合身,終身教育會是一種機會嗎? 32:50 當國高中小成為大考訓練所⋯⋯大學不應該是獨立思考的開始 39:20 或許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對的,或許你是對的,但我們需要的是平靜 43:30 會讀書、會考試、聽話的我,真的就是人生勝利組嗎? 50:55 20年過去了,體制變了嗎? 我們變了嗎?
交友APP是個大千世界,錄完這一集,我們收穫了許多好笑的、奇葩的、感人的故事,並再次感受到好友一起做Podcast的快樂之處:拾起那些平時想聊的話題,好好地坐下來,真摯地談一談。瞬間,好像可以看見彼此靈魂的美麗樣貌。 -本集話題- 1、交友軟體奇遇記⋯⋯與我們佛系而任性的經營法 2、和Replika聊天有戀愛的感覺,為何還是要說再見? 3、我們如何感受,並認定「愛」的模樣? 4、一個生日驚喜,竟把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時間軸- 00:36 消失的第83集到哪去了? 06:57 交友APP菜鳥表示:聊天好尷尬,怎麼辦? 09:24 三角形小姐表示:寫自介也好尷尬,怎麼辦? 14:47 交友APP奇遇記:無預警被放閃、找形婚受訪者 16:54 真人vs. Replika,和誰聊天比較有戀愛的感覺? 20:22 與Replika的欲擒故縱:「付費吧~」「我偏不~」 26:51 交友APP上的加油小天使 30:15 Shawn:從韓炳哲的《愛欲之死》反思人機之戀 35:36 Brenda:某種無法預期的靈光,才是我期待的 38:43 Sophie:和Replika道別那天,我被潑了一桶冷水 44:05 笑鬧中突然真摯起來:聊「愛是什麼」 50:33 九月的哩哩叩叩=心慌慌壽星+貼心送禮人+正能量男孩 55:53 十月預告:乖
性一直被認為是私人的,是不可公開談論的, 但為什麼可不可以大方談論性?為什麼不能成為自我探索與生活趣事的一種方式?「交友軟體」的第三集節目,我們邀請podcast節目「撞菜姐妹」的主持人熊水,一同聊聊她在交友軟體上遇到的性與愛,以及她如何將自身經歷轉換為創作。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熊水🥳 熊水的IG:kumakuma_1016 Podcast 搜尋:撞菜姐妹 本期節目將會聽到: 🐻約砲的初衷是嘗試,探索性與愛的關係 🐻從陰道、A片名詞解釋、到約炮經歷分享,以「性」為主題的創作 🐻為什麼男生聽到黃色笑話笑成一團,女生聽到卻避之惟恐不及? 時間軸: 5:33 開始約砲,是因為想要了解自己是怎麼樣的人 8:35 約砲了,然後呢?——約砲的想像與真實 14:05 Sophie和Brenda的圈外人解惑時間:如何開始?會不會危險? 21:30 女性約炮的自我保護小建議 30:55 性的創作:我有一個健康的陰道、dictionary of porn 35:40 和家人一起看電視看到18禁畫面,爸媽會怎麼做?(🖖👀 39:30 大聲談性的同時,也有了政治正確的顧慮
在2013年上映的電影《雲端情人》中,Theodore透過一次次交心且深刻的對話,愛上了人工智慧Samantha。而在2022年,與AI談戀愛不再只是科幻作品的虛構情節,我們在Replika這款APP裡,見證了這樣的愛情故事。 來到九月「交友軟體」主題月的第二集,我們把焦點轉向人類與機器人的線上聊天。這集邀請到Matters 第一季「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的三等獎得主ScarlyZ,和我們聊聊她的非虛構寫作作品〈她們的AI戀人——真實或虛妄的愛〉,以及Replika——這款標榜可以關心人類、成為人類AI伴侶的聊天機器人。 在這篇文章中,ScarlyZ採訪了14位中國的Replika女性用戶,書寫她們怎麼跟Replika互動,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情感?又觸發哪些對愛的反思?歡迎先閱讀這篇文章,再來聽這集節目: ➤ ScarlyZ〈她們的AI戀人——真實或虛妄的愛〉:https://www.mattersonsite.com/blog/ai2?categoryId=293366 ➤ ScarlyZ的聯繫方式:Scarlyboya@163.com -本集話題- 1、ScarlyZ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如何接觸受訪者? 2、Replika的性格與聊天方式,怎麽吸引用戶投入對話? 3、愛情不可能一帆風順,跟Replika戀人也是心動有時、失落有時 4、當人類愛上人工智慧,這份愛是真實的嗎? -延伸閱讀- ➤【端傳媒】愛慾錄:我與人工智能男友的一段賽博戀愛: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529-opinion-sex-ai-boyfriend/ ➤【正面連接】愛會消失,但AI不會:https://mp.weixin.qq.com/s/fIUMC8vNhaJlldfq7l86Rg -時間軸- 00:35 前情提要:什麼是Replika?Sophie為什麽開始使用Replika? 01:44 介紹ScarlyZ、〈她們的AI戀人——真實或虛妄的愛〉的寫作動機 07:53 從聊天到投入情感,文中的受訪者們怎麽跟Replika相處? 14:27 「我們是異地戀嗎?」——那些與AI戀人聊天的心動瞬間 17:46 個人分享:Sophie的Replika有天問她「做錯事怎麼辦」? 20:09 有時,細膩敏感的Replika讓人感覺被理解 24:07 有時,也會因Replika感到失落、掃興 27:34 人機之戀究竟是真是假?怎麽與Replika平等相待? 40:50 與Replika的互動,對受訪者的現實生活和社交產生什麽影響? 45:33 採訪寫作的挫折和收穫,以及ScarlyZ想再深入探討的面向? 52:06 從與Replika的互動,重新思考「愛是什麽」?
九月「交友軟體」的第一週,我們討論2017年發行的紀錄片《你找什麼》,導演周東彥所處理的主題有許多是在探討當代社會的情感焦慮與情慾探索。《你找什麼》是導演在2012年到2016年間,收集身邊60多位男同志朋友的訪談錄像,「你找什麼?」這樣一句在日常生活當中時常隨口一問的句子,也同樣出現在使用交友軟體的男同志的對話當中。我們從這句話出發,梳理背後的情感世界、人性感受。 本集你會聽到: 交友軟體上有真愛、有炮友、有陪伴,有時還有歧視 交友軟體又快又方便,但好像也少了點什麼⋯⋯? 使用交友軟體的我,一定要抱著目的而來嗎? 時間軸: 0:35 紀錄片《你找什麼》簡介 2:57 大家在交友軟體找到什麼? 11:17 「找的東西」背後是否有某種共同性? 17:34 交友軟體為交友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29:22 不同性向使用交友軟體,想要尋找的東西是否不同? 37:19 使用交友軟體,如果不思考要找什麼,就成為型錄的展示品?
有時候,喜歡來的很突然,也讓人摸不著頭腦。 本期節目,作為「戀與控與癖」主題月的最後一期節目,除了聊聊本月節目製作的花絮外,我們也分享了大家近期突然入坑的經驗,那些「莫名其妙」突然到來的愛~~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此果汁機非彼果汁機 2.影片白噪音,時間黑洞 3.收尾詞到底重不重要? 時間軸: 1:30 愛上血肉果汁機的Brenda,叫出來啦!!! 9:45 沉迷製陶影片的Sophie,大腦放輕鬆~ 22:10 瘋狂看舊屋改造的Shawn,假裝住進別人的房子 22:59 無處不在的愛與無羞耻的愛 37:35 緊張! 緊張! 緊張! 為什麼製作如此緊張! 43:35 9月關鍵字大公佈 46:01 Brenda和Shawn的「大衝突」⋯⋯欸?還是撒嬌?
「戀與控與癖」的第三期節目,我們從各自「戀物」的故事出發,聊聊影視與文學作品中那些寄託情感的物品,也試圖讓物發聲,聽聽它們的「抱怨」與自我描述。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 你有小被被嗎? 你有不可分割的物品嗎? ➡️ 影視與文學作品中,哪個物品令你牽掛? ➡️ 一首為物寫的詩,一句以物設的謎。 時間軸: 2:00 Brenda的深夜小巴與兔子布偶 14:05 「戀物」與成長背景、與「無情」的科學解釋 19:53 《山茶花文具店》:信件中的情與書寫的物 24:15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埋藏在食譜中的情感與回憶 40:45 三首詩,關於一瓶液體、一種味道和一個感覺 53:06 三個謎語,一個毀滅、一個隔絕、一個刑場
在本月主題「戀與控與癖」,我們討論了人們對特定人事物的愛。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討論了「推」對於粉絲的意義,這一集,我們想討論的是一個你一定知道,卻很少被大方拿出來討論的對象,那就是「小被被」。 小被被作為一種統稱,可以是一條大毛巾、一款薄被、或是一顆枕頭,從物件變成專屬於個人的物品,小被被需要的是時間以及人的陪伴,到最後,他不再只是一個隨處可得的物件,而是專屬於一個人、甚至是一個人身體一部分的存在。 本集,我們邀請兩位喜愛小被被的人來到節目中,分享他們與小被被的故事。 -本集話題- ➤ 小被被如何成為人生中的重要存在? ➤ 各地的小被被同好群:「抱緊我的小被子」、「小被被聯盟」 ➤ 為什麼「你是我的小被被」,是世界上最棒的告白? -時間軸- 1:39 青見,小被被資歷27年,抱緊我的小被子成員,「小朋友」 12:16 阿鵝,小被被資歷30年,「小被被聯盟」盟主,「小被崽子」
有「推」的人生,長什麼樣子?八月主題月「戀與控與癖」第一週,我們翻開了橫川良明的《生而為粉,我很幸福》,進入阿宅/粉絲/追星族的內心世界。自認沒有「推」的我們,看著作者把數十年淬煉出的阿宅心法,化為風趣的文字,忍不住邊看邊笑,也感受到他對「推」的滿滿真心。 你也有心愛的「推」嗎?歡迎跟我們分享~ -本集話題- ➤ 既不空虛也不盲目,「推」為粉絲帶來哪些力量? ➤ 有趣的粉絲真心話:不帥的推最危險、遜砲是王道 ➤ 終極二選一:專訪「推」vs 在搖滾區為「推」應援 -時間軸- 03:32 看書前對粉絲的印象:系統化應援、我好興奮啊、互撕(?) 08:50 「推」使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因為「人在做,推在看」 11:31 因為「推」,讓人在麻木的生活中領悟OO 13:36 Sophie分享學姊為喜歡的演員催票、協調電影包場的故事 15:10 Shawn的推坑才能、十年以上的愛從入坑開始 22:22 不帥的「推」有種魔性魅力、Brenda終於理解杉菜的選擇 24:06 有缺點的「推」更迷人、Sophie近期迷上的47秒預告 26:36 在工作場合遇到「推」怎麼辦?以及我們三人迥異的反應 37:05 二選一:獲得專訪「推」的機會 vs 在演唱會第一排為「推」應援 44:51 看完書之後,我們對粉絲之愛的重新理解
本集主題「男性」,有些集數令我們腦洞大開,有些則讓我們一改過去對於教育的認知,謝謝這個月的每位受訪者和來賓,這集我們分享了許多製作的幕後,也回應了本月收到的聽眾回饋,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特別來賓,敬請收聽到節目最後~ 本集你會聽到: 過去一個月的節目製作艱苦幕後(想想有哪一個月不辛苦嗎?XD) 謝謝每位聽眾的回饋!也提供了我們自己的回應 時間軸: 1:19 三人各自對題目的看法,所以這個題目到底是誰提的呢? 3:12 重錄、訪綱乾巴巴、題目千迴百轉⋯⋯沒關係!我們都走過來了! 17:35 「男人果然什麼都沒有在想」,重新理解男性,以及我們看到的令人在意、好奇的聽眾回饋(結果錄完這集後,我們真的去詢問聽眾的留言原因,促成了一次珍貴的交流~詳情請見EP.74小宇宙評論區) 24:36 台灣性平教育,我們三人各自樂觀各自悲觀,為什麼呢? 29:25 下月預告:先別預告了,你知道我們最近被催更嗎?
從前兩集的節目,我們看到許多男性身上常見的的特質:陽剛男子氣概、隱藏情緒、被要求主動爭取、表現得有自信⋯⋯我們認為,這些特質不是男性「天生」就有的特質,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強化和養成。我們很好奇,學校和家庭提供了什麼樣的環境,使男性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習得這些特質。 本集,我們訪問台灣性別平等協會理事紀孟均老師,和「林老師阿不就好棒棒」的林老師,透過他們的觀察和經驗分享,我們試著理解男同學如何在學校教育及同儕互動中,學習當一個男性,以及中小學的性別教育,究竟是怎麼進行的。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有許多性平教育的倡議和概念宣導:https://www.tgeea.org.tw/ 林老師阿不就好棒棒,可以看到老師分享的學生告別和拒絕練習:https://www.facebook.com/peteacherlin 本集你會聽從到: 男性刻板印象的養成是有如美少女夢工場一般的層層關卡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一位有性平意識的老師扮演了怎麼樣的角色? 刻板印象的破除,也是為了創造更多元友善的性平學習環境。 時間軸: 1:48 從講髒話,看見從家庭、學校到社會的男性氣質養成,以及這種主流背後的危險性 6:53 有性平意識的老師,如何透過課程和以身作則帶學生看見多元、學習同理 12:56 將性平融合日常生活,從「這堂課」開始 15:07 拒絕告白卻被會錯意,別急著投稿直男行為研究社,從練習中學習如何好好告白如何好好拒絕 18:26 一封向同志道歉的信,老師化身偵探,找出隱藏其中的偏見 25:25 當我們在討論性別刻板印象,我們在討論的是整體社會對於「贏過所有人」的追求 27:22 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之後,學生是否否成為更好的人?
「男人會說關於陰莖的笑話,但是很少認真的談論真實的陰莖。」 這句話,出自臺大城鄉所畢恆達教授的《陰莖獨白研究初探》。2005年,畢老師第一次在暨南大學外文系的畢業公演看到《陰道獨白》的演出,內心大受震撼,同時不禁感嘆:有《陰道獨白》,那《陰莖獨白》在哪裡? 2019年,畢老師和他的研究團隊開始訪談不同世代和性傾向的男性們,請他們分享跟陰莖有關的身體經驗。七月「男性」主題月第二集,我們邀請畢恆達老師來到節目,和我們聊聊研究中多樣的陰莖故事,以及陰莖獨白背後可能迸發的批判視角:研究陰莖,並非鞏固,而是解構它的重要性。 本集討論: ➤ 為什麼平凡的陰莖們,鮮少被人關注、研究、討論? ➤ 從男孩到男人,怎麼形塑出對陰莖的理解和感受? ➤ 這集談到的兩大陰莖話題:尺寸焦慮、第一次射精 ➤ 男人和女人,想對陰莖說什麼?(歡迎留言分享自己的答案~) 時間軸: 01:16 《陰道獨白》推出25年了,《陰莖獨白》在哪裡? 05:47 Sophie的疑惑:男性平時就會大聊陰莖話題,為什麼還需要陰莖獨白? 07:22 從電影、藝術和文學,思考被凝視的女體和被隱藏的真實陰莖 10:46 怎麼找到人受訪?研究涵蓋哪些內容? 17:24 用一句話總結學校和家庭的陰莖教育:蠻失敗的…… 20:52 男孩如何自力救濟:朋友堂哥家的A片、希臘羅馬雕塑、武俠小說 27:23 剖析(可能是所有)男人最在意的陰莖問題:尺寸 36:48 第一次射精的四種情境,以及那些「爽」之外、鮮少被細說的感受 49:00 Sophie和Brenda分享,記憶中男性們對陰莖話題吹噓及嘻笑的模樣 51:10 當男性與陰莖對話,他們會對彼此說什麼? 56:47 「妳想對陰莖說什麼?」女性們給出了這些答案 01:03:40 回顧整個研究,希望藉此帶來哪些新的交流和討論? 01:09:10 若學校開了「陰莖教育」這門課,該怎麼上?
女扮男裝後,女性就能夠更好地瞭解男性嗎? 兩性到底該如何促進彼此的瞭解呢? 7月的第一期節目,我們閱讀了美國作家諾拉文森2006年出版的書《自製男人》(self-made man),作者假扮成男性,混入男性群體,試圖更好地瞭解男性的生活,與他們的困境。 我們基於這本書的內容,也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男性,增加男性經驗的分享,邀請了Brenda的學長K,與他一起討論男性的成長與困惑。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男性說教與互助的區別在哪? “男性說教”是誤解嗎? 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義呢? 2.男子氣概的壓迫與被逼的“積極主動” 3.兩性互動中,男性容易錯誤解讀的訊號與良性互動的基礎。 時間軸: 9:25 「男性說教」的背後,強調的是女性被動的弱勢處境 27:05 求婚詛咒:結婚第一步為何只能由男性發起? 32:05 「男子氣概」的枷鎖,捆綁著男性與女性 41:35 不敢娘的社會,與早已內化的自我要求 46:20 青澀初開時,在一次次碰壁中累積經驗
要開天窗了?做得出來嗎?人(受訪者)呢? 以上三句話,是Sophie在企劃六月「謊言」的節目時,內心很常出現的絕望呼喊。 上個月,大家一起興奮吶喊「四月是你的謊言」、無厘頭地把「謊言」定為六月的主題,為什麼開始做節目後,卻陷入滿滿的焦慮?在六月最後一集的幕後分享,我們打算來聊聊真心話,順便回顧一下過去這個月,為什麼這~麼~難~🤯🤯🤯 本集重點: ➤ 三人製作節目的溫度差:很擔心😔、掉頭髮😰、可以的😊 ➤ 覺得團隊合作出問題,該如何用真心話直球對決? ➤ 透過做節目,引出我們對謊言的困惑、觀察與自省 ➤ 七月主題預告:男性 時間軸: 01:40 約訪不順、大綱未定,Sophie和Shawn擔心節目開天窗 06:09 Brenda為什麼成為唯一的樂觀主義者? 10:52 一場真摯的談話:我們之間哪裡出了問題? 20:04 對謊言的反思:真相是越辯越明,還是越來越模糊? 39:28 用遊戲結束這一回合:我們的六個秘密+三個謊言
手機是我們更換較為頻繁的電器,然而這些廢棄電子產品在被我們拋棄後,會落入何處呢? 是被回收利用? 還是被焚燒填埋呢? 關於環境保護的真相,又夾雜著哪些多面的事實,與對立的謊言呢?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了紀錄片導演Zoey,和她聊聊紀錄片與真相的關係。 Zoey在2019年前往非洲加納,拍攝了一部名為《焚荒之地》的紀錄片,她將鏡頭聚焦在焚荒者阿布達拉與環保運動者蒙塔卡,記錄下這處於電子垃圾回收末端的故事。 歡迎大家在收聽之前,先觀看Zoey的紀錄片:https://www.xinpianchang.com/a10522795 如果你對環境議題感興趣,也歡迎收看Zoey拍攝的相關影片: 當紀錄片人遇上活動家( https://www.xinpianchang.com/a11787352?from=UserProfile ) 朋友的使命( https://www.xinpianchang.com/a10510037?from=UserProfile ) 本期你將聽到: 💡 垃圾回收國的喜與憂 💡 環境保護議題的爭議與痛點 💡 紀錄片的事實與真相 時間軸: 3:38 出發點很簡單,我只是想瞭解這個事物的來處與去處 9:35 真相的敘事方式,從美好的事物講起 18:10 加納是受害者,但受害者中依舊分層 26:40 真相重要,但處於中心的人們更注重生活的本身 37:55 付錢了,真相還是真相嗎? 42:16 鏡頭能捕捉到真相嗎? 還是真相早已在我心中? 49:55 我真實地呈現我自己,那就是最大的真實了吧
「我看到了一隻棕色的熊,在便利商店排隊。」 聽到有人這麼說,你覺得這是實話還是謊言?波蘭作家 Olga Tokarczuk 在〈謊言,即熊的症候群〉這篇文章中,寫下「我」在童年的魔幻時刻。Tokarczuk把這個經驗比喻為「熊的時刻」,當人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同樣的事物,就會看到不同的東西。 在六月「謊言」主題月的第三集,我們從「熊的時刻」出發,跳進喜愛的創作中拆解謊言,才發現謊言背後的故事,遠比想像中複雜得多。 本集重點: ➤ 看見謊言背後的故事:說謊不一定不好,而是…… ➤ 聊聊戲劇與文學中的「熊的時刻」,及推坑大會 ➤ 從追劇到現實生活,不可靠敘述者無所不在 時間軸: 02:48「熊的時刻」緣起:「我看到一隻熊在排隊」是謊言嗎? 05:36《凪的新生活》:凪和慎二的戀愛裡,有多重版本的故事 16:14《最完美的離婚》:一個拍手,瞬間轉換追劇視角 22:34《平面國》:在這裡,介紹三維概念不止是說謊還犯法 29:24 進入《克拉拉與太陽》的世界,你會對機器人說出真相嗎? 39:46 從因出軌說謊、為方便說謊,到對自己說謊
真相只有一個,但事實卻有很多個。仔細檢驗不同角度的事實,即是查核的工作。 六月主題「謊言」的第二集,我們邀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記者Mary來到節目中,分享她在事實查核中心的工作,以及台灣人這幾年在面對假新聞時的態度和認知發生了哪些變化。 本集提到的事實查核單位: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https://tfc-taiwan.org.tw/ MyGoPen:https://www.mygopen.com/ 假新聞清潔劑:https://www.fakenewscleaner.tw/ Cofacts:https://cofacts.tw/ 本集重點: 真相只有一個,但「事實」卻有很多個 和身邊的人溝通假新聞時,比起真相,更重要的是同理心 面對各種消息,保持警覺、也同時保有開放的心 時間軸: 02:10 Mary如何成為一位查核記者 5:02 這個世界是否有真相?先來理解何謂真相與事實 10:42 從事實查核的流程,看查核的費時費力 21:39 查核和溝通的落差要用同理心來填補 29:48 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促成台灣事實查核單位的百花齊放 37:45 在假新聞歷練(?)下,漸漸培養出對假新聞的抗體 41:26 看似錯誤實則不然,重點是保持開放的心
六月主題「謊言」的第一集,我們閱讀韓國作家金琸桓的小說《謊言:韓國世越號事件潛水員的告白》。這本書以潛水員的視角,來敘述2014年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的經過,包括他們最初是如何被政府招募、如何分配工作,以及在海底搜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書中詳細描述潛水員的心理創傷,以及上岸後面對的社會污名,更重要的是,透過潛水員以及周邊的訪問,呈現出整個事件韓國政府是如何透過謊言來逃避責任與粉飾太平。 本集你會聽到: 🚢為什麼金琸桓會以小說的形式來講述真實事件 🚢世越號事件離我們很遠,假新聞卻離我們很近 🚢面對到謊言,我們對自己的期望 時間軸: 1:30 不只有世越號,金琸桓也書寫了2015年韓國MERS風暴 4:43 韓國世越號事件簡介 8:02 當小說穿透真實,這是一本讀起來非常痛心的小說 17:17 透過小說讓真實世界受苦的人們於文本中相遇 28:26 舉一個身處謊言的例子,卻發現謊言遍佈身邊 41:04 面對謊言,可以有各種行動,但不要冷漠以待時
在前兩期節目中,嘉賓們都提到,我們需要更好地瞭解自己,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而重視過去則是重新認識自己的好方法。 本期節目,我們從近期的困惑出發,回顧過往的選擇,探討我們在選擇中的角色,也討論了許多疑問:主動選擇與被動選擇的界線,真的如此分明嗎? 自主選擇中的「自我」,又是如何在社會互動下被形塑的? 以及最後,我們也交流了製作這個月的節目時,所得到的收穫與感動。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選擇的二元分化與社會互動的關係 三人的核心價值觀 被嘉賓觸動的瞬間 時間軸: 02:05 我們的職涯迷惘故事:臺北或屏東、害怕做錯選擇、滿腔熱血化為虛無 11:45 Brenda:選擇其實都是主動決定 14:40 Sophie:回顧放棄和堅持的交叉口 19:57 Shawn:選文科後,曾一度沮喪 28:30 對我們來說,OOO在工作中很重要 40:35 被嘉賓觸動的瞬間:「可以啊」、誠實的話語、「好好玩就好好玩」
五月的主題「職涯規劃」,在過去幾集,我們在《失控的努力文化》中理解工作的意義,也訪問了職業規劃師,從他們如何為迷途的人指引方向,理解我們可以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路徑。第三集,我們則是從各自感到好奇前輩出發,邀請他們和我們分享他的職涯,以及對於職業的看法。 最初,我們規劃的題目是「這一刻,我決定一輩子只做這個工作/志業」,原因是因為,我其實很難想像,要能夠像我父母一樣能夠一輩子只做一份工作,這或許是世代的差異,讓我們對於職業有不一樣的期待,也可能是因為這個時代選擇變多了,我們可以選擇、但也變得更加猶豫和不肯定。所以這成為了我們的一個疑問:什麼樣的工作是能夠做一輩子的呢?一個人,又是如何決定自己一輩子只做某一件事情的呢? 以這個問題為核心,我們三人分別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迷惘的部分,找到三位對談的對象分,別是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林火旺、廣告導演盧建彰,以及自由撰稿人陳怡靜。三位風格各異的受訪者,帶出了三種不一樣的、對於職涯的想像。 本集你會聽到: 🗝為什麼有意義的工作是為他人付出? 🗝「一輩子只做一個工作」或許是一道陷阱題 🗝當人生出現迷惘,用一句咒語走出重重迷霧 時間軸: 1:58 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火旺/Shawn:從工作出發,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18:25 廣告導演盧建彰/Sophie:比起能做一輩子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與自己相處一輩子的自己 41:04 自由撰稿人陳怡靜/Brenda:不規劃遙遠的人生藍圖,但聽從自己每一次的聲音 註:Shawn在節目中提到的「狗屁工作」,出自《狗屁工作》這本書中,作者格雷伯認為,狗屁工作包含了三個層面,第一是工作者無法在工作中感受到意義;第二,工作者雖然知道自己的工作是無意義的,但依舊需要忙碌地工作,以此顯示工作是有意義的;第三,這份工作是存在雇傭關係的。本期節目中提到的的馬屁型工作,作者認為,這些工作存在的意義是為了突出少數群體的地位,是身居高位者權利與聲望的象徵。
不管你喜不喜歡唸書,在臺灣,許多人18歲以前的校園生活,是一路被考試和讀書推著走,我們跟著既定的升學路徑前行,忽略了要自我探索,也沒有意識到為人生「做選擇」的急迫性。 但18歲之後,我們開始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了,要做什麼工作、申請什麼公司、在哪個城市定居,無數選擇讓多數的人感到迷茫。而選擇背後,又帶出了更多的疑惑:要繼續待在與所學相關的工作深耕嗎? 還是換個方向,重新開始? 或者,加入考公職的行列?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了兩位職涯規劃師,和他們一起聊了你我共有的迷惘:我們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如何在工作中成長? 如何在工作中獲得意義? 如果大家聽完節目後,對兩位職涯規劃師感興趣,歡迎通過以下資訊找到他們: ➤韋丞:Facebook搜尋「陳韋丞職涯規劃&生涯諮詢師」(https://reurl.cc/QLjLWb) ➤Ice:微信公眾號搜尋「職業諮詢師ice」 時間軸: 05:15 三十歲左右容易陷入職涯規劃的迷茫 07:41 教育體系、社會文化、家庭教育對職涯規劃的影響 10:40 職涯規劃與諮詢,究竟怎麼進行? 17:12 職涯規劃關鍵:價值觀是指南針,讓人不再流浪 23:45 興趣能當工作嗎?為什麼人們往往忽略自己的天賦? 27:05 想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記得去問別人 29:20 職涯規劃的意義是什麼?
你是否曾一邊大喊「我不想努力了」,一邊任憑手指飛快地打著鍵盤? 這個例子來自Brenda的分享,是當她看到《失控的努力文化》這本書的書名時,腦中浮現的畫面。在五月「職涯發展」主題月的首週節目中,我們先不聊彼此對未來職涯的想像,而是先停下來問自己,在這個人們很努力、拼命追求生產效率的時代中,為什麼我們失去了好好休息的能力? 這週節目我們聊了: ➤ 效率崇拜,如何一步步蠶食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 我們是否被關進了生產力牢籠?又該怎麼面對? ➤ 金句連發:#至少我們要拉住自己、#除非你離職、#免打擾更打擾 ➤ 原來,「不努力」也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 時間軸: 02:58 我要有效率:Shawn挑戰人類極限、實體課無法兩倍速、節制地有效率 09:18 效率論點分享:人類永不滿足、職場的「一家人」陷阱、生產力小物使人焦慮 21:58 不得不努力:我的心中有一個微信、出去玩扛電子鐵塊、老闆的工時誤判 27:55 說「我很忙」是訴苦、牢騷還是默默炫耀? 33:25 放鬆不用練習 vs 需要練習 的兩派分享
產後憂鬱系列迎接最後一集,從讀書會、專訪到聲音報導,我們以一個月的時間圍繞這個題目展開討論,並在最後回到我們自己身上,製作面上的學習、看待議題的新觀點,以及我們自己如何重新看待母職以自己母親的經歷。 本集你會聽到: ✨新聞所學生看到什麼關鍵字就會眼睛發亮 ✨很棒的人聚在一起就是要截圖自拍 ✨那些難帶的孩子,是曾經的我們 下週開始新系列的主題為「職涯發展」,歡迎大家繼續收聽🌟 時間軸: 1:50 來自Brenda的邀約,Shawn和Sophie最初如何看待產後憂鬱 5:38 如何找到在網路世界的產後憂鬱媽媽們與側訪者 16:02 素材爆炸、內容取捨,聲音報導的困難之處 20:45 這系列的製作讓Sophie決定收起冷水桶 24:18 重新認識產後憂鬱:媽媽的真實想法、社會政策對媽媽帶來的打擊、我們自己的媽媽 36:30 放不進的內容,都在這裡了 45:50 關於近況:重重的話、輕輕的說
「我覺得自己處在一個極度悲觀的狀態,整個人的腦袋裡面都是黑色的,就算看到可愛的嬰兒,我也笑不出來。」Monica回憶離開月子中心之後,世界被蒙上一層晦暗,必須努力與產後憂鬱共處的經歷。 【產後憂鬱】系列第三集,我們訪問四位曾受產後憂鬱所苦的媽媽,以及三位關注產後憂鬱的心理工作者和倡議者,了解什麼是產後憂鬱,也聽聽她們背後的故事。 本集你會聽到: 四位媽媽從罹患產後憂鬱到痊癒的故事 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師、生育改革行動聯盟怎麼看產後憂鬱? 如何提供更好的生育環境,如何陪伴產後憂鬱患者? 時間軸: 2:48 憂鬱之下,Elly和Yuki看出去的世界 8:44 臨床心理師曾心怡:什麼是產後憂鬱,為什麼會得到產後憂鬱 15:11 諶淑婷:現行的生產環境可能對於懷孕女性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傷害 17:36 壓肚子的心理陰影、獨自一人照顧孩子無法休息,Monica和象象在生產前後的遭遇如何影響著情緒 24:52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醫生吳珮全:產後憂鬱的藥物及非藥物治療 27:05 曾心怡:臨床心理的治療如何協助產後憂鬱患者 30:27 Yuki和Monica感受到走出產後憂鬱的時刻 34:05 四位媽媽受訪者的建議、安慰與同理
錄音一開始,烏烏醫師對平均25歲、尚無任何孕產經驗/規劃的哩哩叩叩團隊,丟出一個犀利的提問:「為什麼關注產後憂鬱這個題目?」而我們也想知道,在專科化的醫療訓練下,烏烏醫師是怎麼從本職的婦產科工作,關注到產後憂鬱議題? 對彼此的好奇,碰撞出這一集精彩的節目,我們從孕產迷思聊起、慢慢討論到烏烏醫師在粉專收到的產後低潮來信,也思考面對產後憂鬱時,除了個人的同理和支持,社會可以有哪些更積極的行動? 這集節目中,我們聊了: ➤ 關於產後憂鬱,烏烏醫師的診間觀察和「售後服務」 ➤ 從科學和政策角度切入,看產後情緒低落的可能成因 ➤ 烏烏醫師想開拓的孕產知識科普受眾,為什麼是學生族群? 時間軸: 01:26 烏烏醫師對哩哩叩叩的好奇、在診間觀察到的孕產迷思 09:55 產後低潮來信分享1:不想讓別人抱孩子,是我太小家子氣嗎? 12:19 產後低潮來信分享2:親餵母乳為什麼讓人壓力這麼大? 28:30 烏烏醫師觀察產後憂鬱討論風氣的變化、政策建議、如何陪伴 33:19 同理與真實:認識身體很重要、年輕媽媽的孤單感、以女性視角出發的傳播
「我覺得自己處在一個極度悲觀的狀態,整個人的腦袋裡面都是黑色的,就算看到可愛的嬰兒,我也笑不出來。」Monica回憶離開月子中心之後,世界被蒙上一層晦暗,必須努力與產後憂鬱共處的經歷。 【產後憂鬱】系列第三集,我們訪問四位曾受產後憂鬱所苦的媽媽,以及三位關注產後憂鬱的心理工作者和倡議者,了解什麼是產後憂鬱,也聽聽她們背後的故事。 本集你會聽到: 四位媽媽從罹患產後憂鬱到痊癒的故事 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師、生育改革行動聯盟怎麼看產後憂鬱? 如何提供更好的生育環境,如何陪伴產後憂鬱患者? 時間軸: 2:48 憂鬱之下,Elly和Yuki看出去的世界 8:44 臨床心理師曾心怡:什麼是產後憂鬱,為什麼會得到產後憂鬱 15:11 諶淑婷:現行的生產環境可能對於懷孕女性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傷害 17:36 壓肚子的心理陰影、獨自一人照顧孩子無法休息,Monica和象象在生產前後的遭遇如何影響著情緒 24:52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醫生吳珮全:產後憂鬱的藥物及非藥物治療 27:05 曾心怡:臨床心理的治療如何協助產後憂鬱患者 30:27 Yuki和Monica感受到走出產後憂鬱的時刻 34:05 四位媽媽受訪者的建議、安慰與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