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link/1039668127
pod.link copied!
纽约文化沙龙
纽约文化沙龙
纽约文化沙龙

nyshalong.com

Listen now on

Apple Podcasts
Spotify
Overcast
Podcast Addict
Pocket Casts
Castbox
Podbean
iHeartRadio
Player FM
Podcast Republic
Castro
RSS

Episodes

0205期:与中国民族学擦肩而过——人类学家劳弗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中国远征(1901-1904)

在被称为“美国人类学之父”弗兰茨•博厄斯(Franz Boas)的策划下,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二十世纪初进行了第一次中国远征(Jacob H. Schiff China Expedition,1901-1904)。博厄斯派到中国的“取经人”,是通晓汉、藏、满、蒙、梵语和波斯语等十余种亚洲语言的德裔犹太人伯特霍尔徳•劳弗(Berthold Laufer,也译为“劳费尔”)。年轻的劳弗不辱使命,1904年为西方世界带回来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学收藏。然而博厄斯野心勃勃的亚洲研究计划、这批中国收藏以及劳弗的学术生涯,都随着1905年博厄斯从自然历史博物馆愤然辞职而前途未卜。博厄斯为什么会对中国感兴趣?劳弗眼中的中国与博厄斯看到的中国是否一样?当劳弗把中国带回来的皮影、鸽哨和《御制耕织图》摆在展厅里,当时的美国观众买账吗?这批收藏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在本次讲座中,供职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部的薛茗博士将回顾百年前的这场中国远征,一个远征者在“人类学家”与“汉学家”之间摇摆的一生,以及美国早期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失之交臂的遗憾。 薛茗博士的新书《77街的神龛——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物的灵韵与人的故事》今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活动结束后将举行签售会。 图书介绍: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各地游客到纽约打卡的热门景点。然⽽,很少有游客会专门去拜访博物馆南侧靠近 77 街的⼈类学展厅——尽管这里是美国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类学博物馆之⼀。哪怕很多到博物馆来考察的学者也不知道,这里收藏的⼀些佛像、面具、神衣和法器是有“灵性”的。本书通过介绍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五件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藏品——萨满的神衣、《西游记》皮影、西藏的唐卡、墨西哥太阳⽯及“镇馆之宝”独⽊⾈——来讲述这些⼈类学藏品背后的故事。⼗九世纪世纪末到⼆⼗世纪初,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主导的⼀系列远征为美国带回了丰富的⼈类学收藏。⼀百多年后,这些收藏如同“时间胶囊”,既拥有⽆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接受着现代⼈类学“去殖民化”“去西⽅中⼼主义”目光的尖刻审视。全书在探索⼈类学藏品命运的同时,也融⼊了⼈类学家的故事,并探讨⼈类学博物馆在现代社会扮演的角⾊。 主讲人:薛茗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2014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部。她的研究关注物质文化、物质宗教、博物馆人类学、社会变迁等主题,长期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从事热贡唐卡艺术和唐卡艺人的研究。学术研究之外,担任纪录片导演、策展人、非虚构撰稿人。纪录片《画唐卡的女子》(2019)曾入选玛格丽特•米德国际电影节(Margaret Mead Film Festival)、世界遗产电影节(Heritales: International Heritage Film Festival)、亚洲研究学会电影节(AAS Film Expo)等。中文非虚构作品曾发表于三联《新知》杂志、澎湃思想市场、腾讯谷雨、飞地、《生活》月刊等媒体平台。她的最新非虚构作品《77街的神龛——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物的灵韵与人的故事》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24年出版。

25 Nov 2024 · 1 hour, 53 minutes
0180:写作亦在场——寻找语言:在国境、学科、身份之间的探索

程扬扬曾从事十余年的粒子物理研究,认为基础科学是寻找和描述自然的语言,粒子物理是“为宇宙撰写历史”。她自2017年在《原子能科学家公报》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发表《科学家的公民义务》(The Civic Duties of Scientists)一文之后逐渐转型公共写作,并开始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卫报》(The Guardian)等主流媒体发表时事评论、书评和其他文章,书写主题围绕中国事务、中美关系和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等。在写作中,她逐渐学习怎样塑造自己的声音,反思母语的影响与限制,重审自己与故乡的关系,并尝试在写作中实践自由,履行学者的社会职责。 程扬扬将从她的个人故事开始,依次分享她为何开始写作,为何用英语写作,展开至她与母语中文的“纠结”关系,并解释将英语作为“一个‘逃亡’的空间”的状态是怎样的。观众将从她的分享中了解一些“方法论”——在陌生的世界和动荡的时局中寻找找到声音、找到自我、自我赋权的方法论。 在谈及写作动力之后,程扬扬还会分享“如何不害怕写作”和“如何写的更好”,这个部分不仅关于非虚构写作技巧,还会向观众解释怎样面对跨语言表达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写作中突破性别、国籍、种族和社会偏见。 本期活动由 在场 · 非虚构写作奖学金 联合举办,是系列讲座的纽约站。 关于在场 ·... more

25 Nov 2024 · 1 hour, 46 minutes
0200:百期特别活动与11周年聚会

七月,我们迎来纽约文化沙龙的11岁生日,和第200期活动。 2013年的独立日,十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坐在Jersey City的一个客厅里,听一个初到纽约的上班族滔滔不绝地从科学、宗教、文化、哲学等角度探讨“时间”这个概念。彼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看似随心而发的活动,竟然会延续十几年。它在喧闹繁华的城市里或许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烙印,在过往匆匆的纽约客中也只是茶余饭后的某次消遣。但我们相信它给每一位有交集的朋友心中激荡出了涟漪,暂时跳脱出了自己循规蹈矩的生活轨迹,看到了不曾想象的风景。 2016年,在沙龙第100期特别活动时,我们承诺在未来每隔100期活动,都举办一次大型的聚会,回顾发生在沙龙的上一百次碰撞、灵光与火花,为我们的好奇心喝彩。时隔8年,第二次聚会如约而至。与上次不同的是,我们这次不再请一位特殊嘉宾,而是将讲台交给你。 我们采用类似开放麦的形式。我们将召集十位主讲人,每人用5分钟时间来介绍一个概念、理论、观念、方法、流派、事件……我们希望你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点切入,以一种未曾想过的视角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可以小到方言中的专有词汇、小笼包的地区差异、奇特的当地法律、微妙而普适的心理现象……当大家随着你往下深究,就会发现它们可以牵连出如此奇妙而深刻的世界滤镜。你是一个导游,带领我们走入一段尚在探索中的小径,叙述一个尚未成为陈词滥调的故事。 我们为此次活动提供轻食、零食、饮料。你还可以参与有奖竞答,测试你的知识面。现场还将售卖沙龙定制的旅行套装。 我们已经确定了主讲人名单!由于报名踊跃,我们决定将阵容拓展到17人: 被困在时间里的人——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症状和照护 by 黄芮 神经多样性与不被看见的教育创伤 by Shinong Ji 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女预言家——从古希腊神话到哈利·波特 by 孔海陆 偏见从哪里来? by JC(Jiexin) 性别气质 by Luffy 禅宗佛教如何治愈我的抑郁并打开新的认识世界和创作之门 by 张宁夏 流浪的美国工会:从矿工到咖啡师,同一场运动 by 滕文哲 相对论允许时间旅行吗?by 李雅博 中国民歌爵士化的努力 by Dean... more

25 Nov 2024 · 1 hour, 35 minutes
0202:理论物理是在干啥?

在关于物理学的报道、科普和流行文化里,一些闪闪发光的名词和概念常常让人觉得高端玄妙。但大家是否会发现,这些零碎的概念除了当时的眼花缭乱外,过眼就易成云烟?其实对于物理学的从业者而言,“这个知识“、”那个知识“、”这个突破“、”那个新闻“也的确不是最重要的。就像任何一门学问一样,重要的物理学的思想脉络:科学为什么是一种认知世界的很好的方式?人们几百年来研究物理的追求是什么?看似眼花缭乱的物理知识,在物理学家脑子里是依什么脉络被组织、整合的?这些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交流的话题。 主讲人: 陈静远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有时候喜欢研究跟实验直接挂钩的理论物理问题,有时候喜欢研究由深刻的数学驱动的理论物理问题。目前最感兴趣的是用数学里的范畴学语言来梳理从而解决杨米尔斯场论、量子色动力学的一些问题。

25 Nov 2024 · 2 hours, 38 minutes
0204:《美轮美换》帮你考前突击2024美国大选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又来了——一边是第三次参与竞选的特朗普,一边是接棒拜登的哈里斯。或许2016年川普当选和2020年的冲击国会山对你来说还历历在目,或许这是你人生中第一次亲历大选;在这场活动中,美国政治播客《美轮美换》的主播会帮助你一次性补课:过去几个月发生了哪些重大新闻?特朗普遇刺和再遇刺、哈上拜下、两场总统辩论等重要事件对选情有什么影响?选举中有哪些关键性议题?我们如何理解堕胎、移民、经济、民主在这场大选中的位置?如果哈里斯、特朗普获胜,接下来的四年会有怎样的变化? 主讲人: 王浩岚 波士顿学院政治学学士,法学博士,亚洲协会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公众号《岚目》主笔,时政播客《美轮美换》主播,媒体专栏特约作者,美国政治资深爱好者。 Lokin 纽约诉讼律师,政治科学与因果推断爱好者。 曹起曈 政治经济学博士,美国东部某校科技政策助理教授,科技和政治行为研究者 小华 美国网络媒体资深媒体人、《美轮美换》主播。美国媒体、科技、文化议题观察者。翻译和作品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端传媒》等媒体。

25 Nov 2024 · 2 hours, 6 minutes
0196:天文摄影,捕捉穿越宇宙的光影

月球的暗影掠过北美大陆,人类聚集在一条狭长的轨道上观赏“遮天蔽日”的奇观,其中不乏一批天文摄影爱好者,从世界各地背负数以吨计的设备,记录下这场如约而至的天文盛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天文摄影不再仅仅是一个记录宇宙奇景的工具,它成为了连接科学和艺术,现实与想象,以及人类与宇宙的桥梁。 本次沙龙的主讲人,杨铭森,就是这群环球夸父中的一员。他将携带新鲜出炉的2024年北美日全食摄影作品,分享此次拍摄经历和感悟,介绍天文摄影的技术进步与审美演进,美学与科学的评判标准,以及AI对天文摄影的影响。 在沙龙的下半部分,铭森将转向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从中国与西方的天文学文化发展及传播史着手,综述天文爱好者的职业分布、天文望远镜的品质、以及科幻电影、文化作品、动漫游戏等艺术门类中展现的天文学文化。我们希望见微知著,从这个小众爱好的视角,探讨宏观经济下的社会文化演进,理解人类与宇宙之间的深刻连结。 主讲人:杨铭森 助理研究员,天文技术与方法方向,天体摄影家,天文科普作者,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作,任《中国国家天文》杂志责任编辑,天文科普主管,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地面光学观测项目组成员。知名天文望远镜企业签约摄影师。著有:《万物有科学》、《天文科学摄影艺术》,在天文杂志和天文相关公众号等平台发表文章十余篇,曾成功拍摄2017年2024年美国日全食,2019年智利日全食。

25 Nov 2024 · 2 hours, 28 minutes
0195:纽约的房子为什么这么贵?——地产背后的政治与经济

纽约市的房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房价的上涨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文化枢纽,纽约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和商业活动,导致了房屋需求的持续增加。但除此之外,纽约政府独特的规划政策和土地开发“游戏规则”也对房价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市场供需关系。与此同时,房价上涨带来了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本地居民面临住房成本上升和居住条件恶化的挑战,引发了关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广泛讨论。 在纽约生活,即是在其独特的文化、经济和制度环境中摸索和成长。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以房地产为切入点,探讨纽约城市的运作逻辑。政府是如何与开发商周旋的?为何纽约会有高楼大厦与老房子共存的城市面貌?保障房在纽约是如何开发的?政府对于开发项目有哪些限制和补贴? 高房价对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怎样的?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希望能够为纽约人和纽约客们提供更多的体验并融入这座城市的视角和思路。 主讲人:罗雨翔 美国注册城市规划师(AICP),哈佛大学建筑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区域经济发展硕士,注重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研究城市空间发展的议题。现居纽约,以经济发展咨询师的身份参与以及主持北美20余地区的地产开发、区域经济政策与公共领域投资项目,并获国际与国家级大奖。曾就职于纽约市政府规划局与预算局,并受邀于美国规划协会(APA)、城市土地学会(ULI)以及港深城市\建筑双年展演讲。

25 Nov 2024 · 1 hour, 45 minutes
0189:在人间流浪——弗拉门戈观演指南及其社会文化思考

大红裙?嘴叼玫瑰花?斗牛?卡门?踢踏舞?flamingo火烈鸟?这些其实都不是西班牙弗拉门戈(Flamenco)。承载着众多刻板印象和误解的这门艺术在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实弗拉门戈也不是西班牙的。这个从底层人民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的准确来源虽然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人类文化大熔炉的珍贵成果。 在弗拉门戈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印度北部流浪而来的罗姆人(吉普赛人)带来的东方文化、来自北非的曾统治西班牙的穆斯林摩尔人带来的阿拉伯文化、以及西班牙本土的天主教徒和尤太人文化在西班牙南部交汇,最终创造出了这个文化瑰宝。 目前弗拉门戈已经成为去西班牙旅游必看的表演之一,游客被其舞蹈的强烈情感表达和快速的脚步节奏所吸引。本次讲座的宗旨是让你从此以后不止能看热闹,还能看出弗拉门戈的门道。本次讲座还会分享弗拉门戈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女性主义思考,对东亚文化背景学习者的冲击和考验,以及酷儿人群在这门艺术中寻找到的身份认同。 主讲人:玥熹Yasmina 金融打工人,斜杠弗拉门戈舞者。2018年在纽约读金融硕士期间参加美国弗拉门戈舞蹈比赛(Flamenco Certamen USA)获得业余组(Estudio Level)冠军,同期开始探索跨文化创作和酷儿舞蹈实践,先后创作了《弗拉门戈冰糖葫芦叫卖歌》、《弗拉门戈春节序曲》、《非必要的鱼》等作品。2023年再次参加美国弗拉门戈舞蹈比赛获得专业组(Tablao Level)冠军。

25 Nov 2024 · 2 hours, 30 minutes
0191:【沙龙圆桌】女性的艺术表达——性 偏见 合成器

不论是最近流行的“江浙沪独女”新标签还是被催婚催育的老话题,围绕女性的话题总是层出不穷,时而争议不断,有原生家庭、爱与被爱,有关年龄焦虑、发展困境。在自我认知、ta人和社会的期待里,我们如何做自己?如何表达自己?远的不说,新的一年,远在纽约的各位是否也经历着新的一波赛博催婚催育? 这场声浪中,艺术家如何表达?本期圆桌请到两位坐标纽约的女性音乐人聊聊自己在音乐创作中如何看见自己、找到自己、表达自己,同时聊聊华语和纽约的音乐产业。 也希望邀请纽约的红男绿女来聊聊女性表达。 分享者: 宋黛霆 ADÀI 活跃在纽约/北京的独立流行歌手、词曲作者、制作人和DJ,前腾讯音乐签约艺人。自2017年入行以来,阿黛的歌曲在华语音乐平台上累计多达6000万次播放,出现在院线电影、黄金档电视剧中,优酷综艺《这!就是原创》音乐榜单Top 6。自2021年以来,她开始活跃在纽约,以ADÀI的艺名与德、俄、荷、美、土等国的制作人合作电子舞曲(EDM),Spotify月均65k+播放。目前也在伯克利音乐学院NYC校区任教。此次她携带新专辑《妈妈我30了》,聊聊创作中的女性视角和反抗。 作品《妈妈对》:https://lnk.to/muziu-0457 大蝶 Dii Fu 北京人,现居布鲁克林,独立唱作人。她致力于为女性、少数群体发声,多将喜剧、中国传统元素融入作品中。她曾主导多个女性集体创作活动,将近百位女性的个人故事收录于创作中,并联合各界女性艺术家共同完成音乐制作、视觉表达及短片拍摄。她热衷在艺术领域跨界,涉猎短片导演、脱口秀、舞台表演、雕塑等。曾任老狼、Jony J等知名歌手北美演唱会制作人。 作品:《塞牙歌女》 https://youtu.be/9tJuKZJCdKc?si=8uMe9qnlgKRxjrro

25 Nov 2024 · 1 hour, 11 minutes
0190:《吃苦》纪录片展映与导演孙宁忆访谈

《吃苦》是一部拍摄于中非共和国的纪录长片。疟疾、落后、战乱... ...中非共和国是世界上最贫穷,却也是国际援助和流动人口最聚集的非洲国家之一。托马斯,一名25岁的本地挖沙工人,每天一次次扎进乌班吉河。他憋足一口气,在河底徒手挖起沙子,再钻出水面把沙子倒入木舟。在购沙的人群中,有一名来自山东肥城的购买者,名叫栾建民。为了给国内的妻儿提供更好的生活,他在非洲大陆做建筑工头十年。托马斯和栾建民,处在建筑行业的中底端,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与西方媒体刻板化描述不同,此次,我们将近距离地了解这些中国移民,和他们走进的非洲本地社群。 官网:https://www.eat-bitter.com/ 导演:孙宁忆 孙宁忆是一名电影导演、编剧、演员。她曾在新加坡、中非共和国和巴西留学或工作,通晓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2023年,宁忆指导个人第一部纪录长片《吃苦》。该片于2023年3月在哥本哈根纪录片节首届首映之后,前后入选三十多个电影节,包括加拿大Hot Docs纪录片节、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瑞士真实电影节、新西兰Doc Edge国际纪录片节,俄罗斯Doker莫斯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和动画片电影节,以及纽约纪录片节。目前,宁忆正在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聚焦法拉盛的一名女性移民的生平故事。在投入电影制作之前,宁忆获得塔夫茨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并曾在联合国驻中非共和国维和部队做志愿者。 访谈主持:陈思毅 陈思毅是一个旅居纽约的独立纪录片导演,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纽约大学,她的作品关注女性故事,探索关于记忆,身体,身份等母题,善用创意的手法构建人物的心理空间。她执导的纪录长片《我们在黑夜的海上》于2022年10月在釜山电影节国际首映并获得“特别提及”奖,并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展映,获得最佳纪录片首作提名。

25 Nov 2024 · 1 hour, 1 minute
纽约文化沙龙
0205期:与中国民族学擦肩而过——人类学家劳弗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中国远征(1901-1904)
纽约文化沙龙
Claim your free pod.link
Customize to match your brand
Claim a memorable URL
Add your own Google Analytics
Confirm Ownership

To claim this podcast, you must confirm your ownership via the email address located in your podcast’s RSS feed (nys****@gmail.com). If you cannot access this email, please contact your hosting prov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