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link/1583730370
pod.link copied!
读报teleread
读报teleread
读报Teleread

读报是一档杂志文章的阅读分享节目,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借助外文报道看到更多的人和故事。我们相信,总有人对外面的世界有所兴趣。

Listen now on

Apple Podcasts
Spotify
Google Podcasts
Overcast
Podcast Addict
Pocket Casts
Castbox
Stitcher
Podbean
iHeartRadio
Player FM
Podcast Republic
Castro
RadioPublic
RSS

Episodes

总第039期:音乐不存在了吗?

【本期收录】 The New Yorker The Upper West Side Cult That Hid in Plain Sight, By Jessica Winter 上世纪六十年代,热闹的曼哈顿上西区隐藏着一个打着群体互助、修复原生家庭创伤的旗号,却行邪教之实的组织。它之所以能控制和洗脑那么多成员,是靠控制心灵,更靠瞄准人性。 Identity Crisis, By Jay Caspian Kang 原住民在北美是一个持续要被检视的社会议题,这几年也因为diversity... more

02 Apr 2024 · 36 minutes
总第038期:大哥你玩流量,你玩它有啥用啊

Editor’s note: 新的伎俩 ——是不写导语了。 【本期收录】 The New Yorker The Memefic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s, By Clare Malone 简明、有趣、可分享,梗图正在政治运动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选举时期,不仅影响了公众对候选人和他们的政策的观感,也可能会进一步激化政治分歧,导致政治环境更为两极化。 The Verge Toward a unified taxonomy of text-based social media... more

27 Feb 2024 · 32 minutes
总第037期SP: 科幻中的亚裔女性角色:如果没有「模范」,该如何定义自己?

[Editor's note: Be water] 在过去的2023年中,好莱坞出现了越来越多以亚裔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从正在颁奖季斩获认可的Beef怒呛人生,到A24又一力作Past Lives过往人生,亚裔族群正在大银幕上,展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面貌。 其中,亚裔女性常常是这些作品的核心支撑。而去年此时,杨紫琼凭借《瞬息全宇宙》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则是重要转折。 曾经,好莱坞——尤其是科幻电影——对亚裔女性角色有一种刻板的呈现方式:纤细,羸弱,却又无比灵活,可以融入进一个庞大的技术系统。她们或许无所不能,却始终不是主角,而是一只精致漂亮的装饰。你可以在很多科幻电影中找到这样的表现手法,直到去年春夏时,《瞬息全宇宙》的出现。杨紫琼饰演的主角以变化多端的形象和能力,游走在不同的宇宙中。 这样的亚裔女性形象是否代表了一种新叙事的开启?得以摆脱精美的花瓶类型?这种「多样化」的对面是什么?它是一种胜利,还是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特点?如果只是行至半途,那未来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嘉宾】 Aleena Chia,Goldsmiths University媒体传播和文化系学者,关注文化产业的自动化问题,尤其是当中涉及的种族和权力关系。 【关键时间轴】 00:03:01 通过亚裔美国人的眼光看世界 00:09:43 亚裔女性角色从在场,到被性化,再到成为主体 00:12:30 东方主义、技术主义和装饰主义 00:19:45 去年的奥斯卡奇观说明,某种程度上变化是很小的 00:27:52 怒呛人生拍了不完美的主角,这是新的尝试 00:35:59 如果没有「模范」,我们如何定义自己? 【中文文字稿】https://writeas.xyz/70nrnzzhjk1hp.md 【问卷调查】 读报计划出周边产品啦!快来发送你的意见👉🏻:https://www.powercx.com/r/ywmyq 【BGM】Bye-Kimperi

24 Jan 2024 · 50 minutes
总第036期:作为一个人被看到

【Editor’s note:你看或不看,我都在这里】 奔跑吧,奔跑吧 朝着你那份遗憾的命运 当幸福飞来时 大声笑出来 旋转吧,旋转吧 我那颗燃烧的小星星 直到我们终于相遇的那一天 ——安艺恩 멀리(far, far away) 【本期收录】 The New Yorker 240101 Tipping Point, By Zach Helfand 美国的小费传统由来已久,但是正在逐渐变成顾客的心理负担:给太多了自己心疼,给太少了好像对服务员不礼貌。给小费在今天,到底意味着什么? The Atlantic 23Sep How America Got Mean, By David... more

15 Jan 2024 · 28 minutes
总第035期:机器人vs机器人

【Editor’s note:我不变成机器人就行】 过去一年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很难不让人对其给予厚望:提升效率,生产力大跃进一定会发生。这样的论调看多了,多少有点无趣(更别说这恐怕还要相当多时间让它继续发展)。 既然离全能的、通用的人工智能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不如先让它做点儿有意思的,陪我们玩几局棋牌吧。 【本期收录】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The Screen’s Gambit By Reid Forgrave 作为油管上最活跃的国际象棋KOL之一, Levy Rozman走红仅仅是因为棋艺高超吗?不,而是他对弈的是一个蠢到家了的机器人。 MIT Technology Review Now we know what OpenAI’s superalignment team has... more

25 Dec 2023 · 33 minutes
总第034期:谁在神话权力与财富

【Editor’s note:欲求永不眠】 当拥有多少权力和财富,成为衡量人生质量的标准时,也就成为了人们最感兴趣的故事标签。哪些人在闷声发大财?谁有能力左右别人的生活?一个更比一个强,没有最传奇,只有更传奇。 然而传奇之所以能成为传奇,并不仅仅因为本身,也因为一次又一次的传播,才铸就了神话——至于神话里头的人究竟怎么样了,谁又真的在意呢。 【本期收录】 Vanity Fair 11月刊 The Rothschild Who Wasn’t By Nate Freeman 罗斯柴尔德家族自从17世纪出现以来,几百年间发展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巨富家族之一,这个姓氏本身就是财富的象征——但这个故事,跟这家人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New York Magazine 1023 The Most Powerful New Yorkers You’ve Never Heard... more

20 Nov 2023 · 28 minutes
总第033期:城市也为工作头疼

【Editor’s note:要是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就好咯】 欢迎回到复更的读报。秋天是毕业季,同时也就意味招聘季的到来。主播也很为找工作头疼。稍显安慰的是,为工作头疼的,并不只是人类。 城市也需要工作。这并不只是说城市需要就业率和劳动力,而是每一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甚至多个产业来支撑其发展。这些产业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带动着城市生活。然而产业对城市的影响,远远超过它所提供的——水能载舟,便能覆舟。 【本期收录】 Bloomberg Business 1016期 Apple’s Bite At The Box Office By Thomas Buckley and Lucas Shaw 《花月杀手》是下半年的备受期待的event film,同时也是苹果影业新战略的先遣队。为什么不能在内地看到它,或许就跟这个新战略有关。 The New Yorker 1023期 Spectacular Fall By Nathan Heller 顶级科技公司云集的旧金山,曾经代表着创新、活力和现代。然而和它高居不下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并驾齐驱的,是各种恶性事件和犯罪率。旧金山不是没有花力气花钱,想好好治理这座城市,但一切都事与愿违。 The Atlantic... more

07 Nov 2023 · 30 minutes
总第032期:No shame, 这期主要靠翻译

【Editor’s note:不再缚于他人目光】 法国作家安妮·诶尔诺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女性从出生开始,就天然站在一个被压迫的结构里,这也是很自然的。”而这个结构站位,及其给女性所造成的羞耻感,成了诶尔诺写作的重要主题。 正是在不久前的法国,一桩对杀婴案的裁决也指向了同一个问题——一个不完美的母亲、伴侣、女儿,就只能面对一层又一层的羞耻指控吗? 【本期收录】 法国世界报 The young mother and the child of shame, By Pascale Robert-Diard Meroua在18岁时和比她大十岁的Dilale发生关系,意外怀孕。在提心吊胆地度过孕期之后,她在家里的浴室生下了这个“孩子”——然后便陷入了对自己谋杀的指控当中。 【延伸阅读】 They Followed Doctors’ Orders. Then Their Children Were Taken... more

27 Jul 2023 · 35 minutes
总第031期:还有不被房租压垮这种好事儿

【Editor’s note:想象另一种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最锋利的双刃剑就是住房——因为住在城市,得以享受精彩的城市生活;也因为住在城市,必须承受高昂的住房成本。当这个成本越来越高,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力越来越受到钳制。住房似乎是一切问题的集中代表:只有在不担心住的时候,才会去想如何住得更好;只有不用担心基本生存条件的时候,才会开始想象一种更好的生活。 【本期收录】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Imagine a Renters’ Utopia, By Francesca Mari Lessons from Vienna: a housing success story 100 years... more

26 Jun 2023 · 41 minutes
总第030期:把视角混合起来

【Editor’s note:超越主控视角】 资深游戏玩家都知道主控视角是什么意思,在面对所有电子产品屏幕时,用户就是主控,用户的视角就是主控视角。影视和游戏很懂如何用不同视角的切换,带来丰富的观看体验——而这也是Vision所背负的期待。 【本期收录】 the Atlantic Apple's Vision Pro Is One More Screen for Your Face, By Damon Beres 面对Vision Pro的出现,第一波老牌媒体的即时评论基本不咸不淡,大多数都持保留意见:我们真的需要一个贴在脸上的屏幕吗? AI Is Turning Art Into... more

07 Jun 2023 · 33 minutes
总第029期:摩擦力就是常有啊

【Editor’s note: 日常生活的消耗】 中学物理教会我们,空气也是有阻力的。日常生活里没有百分百的顺畅,这里那里总会有消耗——哪怕是在数字世界。 【本期收录】 They cleaned up BP’s massive oil spill. Now they’re sick - and want justice By Sara Sneath, Oliver Laughland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3/apr/20/bp-oil-spill-deepwater-horizon-health-lawsuits 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近几十年间最严重的污染事件之一(也可能没有之一),十多年之后,海湾在慢慢恢复,而新的污染才刚刚浮现。 The... more

21 May 2023 · 36 minutes
总第028期:猫鼠游戏

【Editor’s note: 伤害是唯一目的 】 人是动物界的一份子,无法避免地像动物一样,展开追赶、围捕乃至猎杀。相比于动物之间的拳齿相向,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既更复杂,还更直白:手段花样百出,目的忽明忽暗,就是为了伤害,伤害是唯一目的。 生活就是一局又一局的猫鼠游戏。 【⚠️本期为有损音质】 【本期收录】 The secret lives of MI6’s top female spies, By Helen Warrell 特工总是被塑造成男性才能胜任的工作,还得是James Bond那种类型的男性。英国军情六处的女性高级人员首次接受访问,讲述了她们的体验,破除刻板印象,也诉说她们的故事。 It’s Okay to Like Good Art... more

04 May 2023 · 38 minutes
总第027期:人本机器

【Editor’s note:后人类主义的机器时代】 对GPT热点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很多观点、判断、洞见恐怕都已经被嚼了个遍。不过,还是有些角落还没被足够扫亮。让我们从一个八十年代的对图灵测试和机器智能的批评说起,它有个特别的名字:中文屋。 【本期收录】 Atlantic 三月刊 The Short Kings, By Evan Hughes WIRED 三月刊 Should I Learn Cod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机器革命正在席卷而来,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是不是有必要把编程语言好好掌握一下? The End of the English... more

24 Mar 2023 · 50 minutes
总第026期:我就冒名顶替

【Editor’s note:就怪社会】 「总在戏里」,是很多人经常有的一种感受。上班时是一个角色,下课后是另一个角色,成家了就更是要把自己切成八百个模样。精神面貌时时切换,内心电量岌岌可危。 耗电不仅来自于切换本身,更多是消耗在自我说服上,时刻告诉自己很好、很棒,继续这样表现下去,真的真的很不错。但自我怀疑始终如影随形,这样发展下去,就成了「冒名顶替综合征」的患者。 是时候卸下一些包袱,转换一种思路:未必是你的问题,或许就是环境的问题。说到底,必须变强才能生存下去的世界,真是无趣的要死。 【本期收录】 It’s Not Possible for Me to Feel or Be Creepy”: An Interview with ChatGPT by, Andrew Marantz 把ChatGPT当机器,还是把它当「人」,会影响对话时的策略。纽约客的记者不仅要把它当人,还要把它当个「名人」。 New York Magazine... more

16 Feb 2023 · 28 minutes
总第025期:如果在新的一年,你想投资自己

【Editor’s note:准备好,面对终极问题】 尽管在伦敦,2022年还有最后一点点时间,但对国内已经迈入新一年的朋友们,大家新年好,欢迎打开新年的第一份阅读清单。 可能每个人都会把「自我提升」列入新年的目标之一,无论是学点新东西,还是健身锻炼,都属于自我提升,或者说自我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是那个借款人,同时也是那个被投的人——自我投资,是最好的投资。 自我投资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而在已经把自我投资视为常识的今天,是时候花点时间,重新审视人力资本这个概念。 Lapham’s Quarterly A Speculative Endeavor, By Eleni Schirmer 在欧美,高等教育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金融化」,不仅是对个体学生,也给高校机构带去了高额的信贷债务。一个拥有大学文凭的人,远不仅仅是一个求学者、一个想要提升自我的人,更成为了信用社会中的一只「人力股票」。 The Washington Post Magazine The Magic of Bilingual Education 对于很多作为移民后代的英语使用者而言,他们的成长过程里总会有home language的存在,很多人也因此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也许最早的动机只是来源于家庭、感情联结,一门语言总会把他们带向新的文化。 The New Yorker And the Lord... more

31 Dec 2022 · 33 minutes
总第024期:空心的集体创伤

【Editor’s note:时间是溶解剂】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个体会经历创伤的不同阶段,逐渐形成对事件的认识。对于集体而言,也有类似。享有共同文化与经历的集体,面对重大社会事件时,也需要经历形成创伤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惊觉,以往的信念有了松动,最深刻的三大问题复又袭来:我们是谁?我们由哪来?我们将往何处去? The Atlantic Monuments to the Unthinkable, By Clint Smith 纳粹政权对犹太人残酷的种族屠杀,是如今整个战后德国永远需要处理的历史事实。但历史在越走越远,亲历者也在慢慢凋零,社会必须有更多的行动去抵抗时间洪流。博物馆,纪念碑这些物质性存在,能够承载战后德国人对大屠杀的铭记吗?更重要的问题是:集体如何铭记共同的创伤记忆? [补充] Cultural Trauma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By Jeffrey C. Alexander 节目中摘录的导言片段翻译如下: “每个要素都在创伤事件的社会建构和解构里扮演角色。 这些结构的任一或全体是否实际上会登台演出, 本身并非由结构决定; 而是依从于非结构的、... more

05 Dec 2022 · 31 minutes
总第023期:一饭一世界

【Editor’s note: 有些事我不好交待】 大家好,欢迎收听读报Teleread的又一季。感谢这期间没有取关,持续期待复更的朋友们——终于,咱支棱起来了。 与“期待”不太一样的是,新生活并不是一个充满刺激情节的爽文故事:迁徙到一个新地方,下功夫最多的是着手搭建生活的基本单元。而饮食,是所有基本单元里最重要的一个(起码我这样认为)。 众所周知英国是美食荒漠,我再一次确认了这个事实,这一次多了更多论据:我用过这里的外卖,逛过这里的超市,吃过好几家分数很高但出品一般的网红馆子。但即便有了亲身体验,我仍旧觉得,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小部分。 【本期收录】 New York Magazine 1024期 NYC Restaurants Aren’t About Give Up Outdoor Dining, By Simon van Zuylen-Wood 疫情期间,纽约市政府推出过一个Open Restaurant Program,让餐厅在马路上开出“大排档”,以此帮助餐饮行业度过难关。如今疫情结束了,市政府打算保留这个项目,让它成为城市得以一部分。但保留下来的除了街头美食,也遗留了其背后一系列的治理问题。 The Atlantic Of... more

24 Nov 2022 · 35 minutes
休季通知

朋友们,又一轮休季期到啦。在休季期间,我会维护和更新电报组Telenote的内容(https://t.me/SLtelenote),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阅读和生活分享。末尾有一个小忙,thanks in advance, and I'll see you in a different future! 【BGM】 The Light-CHPTRS

20 Sep 2022 · 9 minutes
总第022期:说好要爱具体的人呢

【Editor’s note:大家不要再吵了啦】 互联网每天都在吵架,吵一个人是好是坏,吵一个平台是好是坏,吵一个地方、一种生活方式是好还是坏。吵到最后也不知道谁是赢家。 但过人生实在是一件太长的事了,长到当下的很多争吵和龃龉,在实际生活经验面前会变得不再重要。它们会被混沌的生活化合掉,什么都留不下来。 【本期收录】 Platform drama: “Cancel culture,” celebrity, and the struggle for accountability on YouTube,By Rebecca Lewis, Angele Christin 数字时代的激烈争吵,都以“下场手撕”的面目出现,除了“蒸煮”下场,还有各种各样的营销号、吃瓜群众围成一圈。反倒是最重要的一个角色隐身了起来:平台。 【特别鸣谢】久一 New Yorker 0822 Laughter In... more

30 Aug 2022 · 34 minutes
总第21期【一周年特别策划】:一切的期望与落空

【Editor‘s note:精神劳役】 去年这一天的深夜,读报的pilot episode发布。选这个日子的本意很简单,算是一个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以此防止遥遥无期的拖延。当时看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准备好”,只有“在此刻,准备好了”。(一年之后看就不是很明智了,我无数次郁闷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日搞得那么忙忙碌碌……) 一年之后同样的剧情上演,再怎么修修改改,也不会有完美的制作,只有在“此刻,准备好了”的制作。我觉得这折射了读报这一年历程,一个反复在期望和落空中反复练习的历程。无数次地,期望在心里升起,有些实现了,有些落空了,有些被颠覆了。 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最终练出一种朴素的勇气,并且越来越能够确信:总有人,对外面的世界有所兴趣与好奇。 【鸣谢】 Owen,卤鸭雅,我不跑调,Lauren,beibei&饭困困不团from声动活泼,wang lei,啸飞from发球上网,普洱猫from银杏树下,陆小鸟from英美剧漫游指南 【本期收录】 播客荚 Pea 12 |《读报teleread》:我始终在做一件非必要的事 【BGM】 Wonstein-존재만으로/Your Existence,김완정- 헐!/Whoops! both from 二十五,二十一原声带

16 Aug 2022 · 1 hour, 13 minutes
总第020期:日子要过下去

【Editor’s note:快来参加一周年台庆!】 巨变是对既有生活方式的一种质疑:能线上工作的时候,办公室还需要吗?袭击频现的时候,还能怎么准备?当情绪主导一切的时候,还能有讨论吗? 在不断出现的质疑中,生活继续向前。 【本期收录】 Offices Are Useful for Soft Work, Not Hard Work By Matt Chase 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在家里、咖啡馆,或者某个海边就能完成,但办公室对「非必要工作」的展开依然有意义。 How Do You Prepare for a School Shooting?... more

25 Jul 2022 · 39 minutes
总第019期:被打捞的与被湮没的

【Editor’s note: 金钱永不眠】 选题有它自己的时机,并不只有错过时机这一个选项。二月时Vanity Fair 发了一篇长特稿,讲述了一座18世纪的沉船。眼看着半年过去了,这篇特稿也作为“遗珠”被打捞出来,出现在这里。恰恰,与它有关的新闻又在六月重新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版面。 这是宝藏的力量,永远不会淡出视线。但还有一些东西,一旦沉没便永远沉默,再也不会被想起。 Vanity Fair Feb Issue The Global Race for a Centuries-Old Shipwreck and Its Billion-Dollar Treasures By Julian Sancton 1700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打响,波及近乎整个欧洲大陆。这个大历史的浪潮中,一艘船的沉没在当时并不算什么大事。可这艘船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间,始终存在于人们的浪漫想象中,被称为「沉船界的圣杯」。2015年,它忽然”浮”出水面,面对的新一轮的争夺。 New... more

11 Jul 2022 · 35 minutes
总第018期:看, 看, 看

【Editor's Note: 时刻准备着】 在今天,「看」简直已经泛滥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观看世界,同时也被这个世界观看着——以各种方式。靠肉眼,靠摄像头,靠语言文字,甚至靠代码文字。 目光投向别人,视线聚焦外界,可是回过来看看,我们自己的生活如何了呢? 【本期收录】 The New Yorker 0425/0502 合刊 Spy Country, By Ronan Farrow 战场上有雇佣兵,信息战上也会有。纽约客走进打造出有「信息武器」之称的监视软件Pegasus的科技公司NSO,一窥赛博雇佣的行业。 延伸阅读: Revealed: leak uncovers global abuse of cyber-surveillance weapon ——The Guardian Taking... more

21 Jun 2022 · 33 minutes
总第017期:打开想象力

【Editor’s note:跳进新的问题里】 打开对生活的想象力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走进新的生活,走进未知,天然带有一种压迫感。其实这种未知可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找一个你了解的、喜欢的故事,或者以观测的视角,从旁研究其他物种的生活。 无论如何量度那个可控范围,有一道密语有助于打开生活的想象力,望诸位切记:be ready,我们是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问题里。 【本期收录】 The Staff of Uvalde’s Local Paper Cover the Worst Day of Their Lives, By Rachel Monroe 枪击案发生之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德州这个叫Uvalde的社区。相比于一批批前来打探新闻的大媒体,一家在本地扎根了约两个世纪的地方报纸,是真切地在跟整个社区,一起度过至暗时刻。 The Great Pretenders,... more

08 Jun 2022 · 29 minutes
总第016期:艺术人生中的高光与暗

【Editor’s note:生命只是个月台】 对于加拿大华裔艺术家Matthew Wong来说,艺术是他人生中的一道光亮。他把画笔伸向走往虚无的深处,试着描绘它的模样。借着这道光,他触及了自己一直想触摸的表达之道。但他的人生一直是暗的,没有任何光亮能刺破这道灰暗,艺术也不行。最终,他选择走往另一边,to the other side。 【本期收录】 New Yorker 0516期 Light and Shadow By Raffi Khatchadourian 【BGM】 Floating Macchinto Alone with Accordion 我的想象还是别人的梦 生命只是个月台 均来自几米音乐剧《地下铁》原声带,手风琴演奏:王雁盟

28 May 2022 · 23 minutes
总第015期:很多人,很多面

【Editor’s note:一人一块巧克力】 一些最近读过的人物稿件小总结。有人在炮火里继续自己的角色;有人要揭开曾经光鲜人生下的双面生活;有人要登上高峰,执掌一艘巨轮。 人也像一块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他们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滋味。 【本期收录】 Inside Volodymyr Zelensky's World, By Simon Shuster 时代周刊记者驻扎在战时的总统府半个月,近距离的观察、交谈之后,他收集了一整篇的human moments. The Life and Confessions of Mob Chef David Ruggerio, By Gabriel Sherman David... more

11 May 2022 · 33 minutes
总第014期:如果我是普通人还能做点啥吗

【Editor’s note:别让问题留下】 小时候,健康属于父母,不生病是一种懂事行为;长大后,健康属于公司,不生病等于合格的劳动力和生产力;疫情发生后,健康属于社会,不生病意味着稳定,不找事。我们都快忘了,健康属于自己。 当下如何面对与疾病相关的数据,会影响未来我们作为个体,以什么样的属性继续在社会上行走。找回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和相关的隐私权,则意味让健康回到自己的手上,不让它成为权力斗争之地,而是自己和集体构建更饱含情感联结的基点。 这是作为普通人,在复杂环境里,力所能及的事情。 【本期收录】 Why You Should Think Twice Before Sharing a Covid Diagnosis,By Amy Gajda 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贴出自己的诊断信息,到底属不属于一种自主“公开”?这个尚未讨论过的问题,潜在地影响着隐私权法的保护范围能覆盖得多远,以及它在公共范围内的敏感程度。 【延伸阅读】 The data will see you now:Datafication and the... more

27 Apr 2022 · 32 minutes
总第013期【双人特别节目】:滨口龙介是世界的

【Editor‘s note:是枝裕和是中国的,滨口龙介是世界的】 尽管风头被舞台事故的新闻盖过,夺得最佳国际影片的《驾驶我的车》及导演滨口龙介,早已在整个颁奖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了日本电影征战奥斯卡的最佳成绩。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的眼光不会只被框在日本的哲学和风物,而是投向一种更具文学性的幽深。 在这样一个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时刻要面对丧失的时期,讨论这样一个导演、这样一部电影,仿佛是从平行的世外桃源偷来一点镇静剂。 我们也(再一次)和选题内容互文,在结尾,放了一个小的彩蛋,分享这一点点镇静效果。 【重要须知】 ⚠️ 探索了一些电影与播客结合的新形式,涉及大量剧透,大量! ⚠️非专业影评,并不是客观真理,欢迎讨论,拒绝抬杠 【本期嘉宾】 多多,日本方面选题专用嘉宾,本集内容主役及首任剪辑 「Part 1 基本风格」 00:08:23 师承黑泽清 00:20:13 《偶然与想象》vs《驾驶我的车》实时评论,前者作为后者的打样 00:28:58 完整的前言与后语,是对观影的极大挑战 「Part 2 日本电影中的特别存在」 00:35:00 重视「语言」的滨口龙介 00:44:01 惊人的创造力,在奇特情节中稳住感情落点 00:48:25 一个日本电影人,拍出了“不太日本”的气质 「Part 3  文学性」 00:52:35 搞创作的会表示羡慕吧 00:57:00 他只是用了视听语言,而不是文字,来创作极强文学性的作品 01:03:00 从日本电影媒体《旬报》中,找到滨口龙介的位置 01:07:30 “这不就是我播客在做的事情嘛!” 「Part 4... more

15 Apr 2022 · 1 hour, 37 minutes
总第012期:与优绩主义长期战斗

【Editor’s note:人生处处是陷阱,输赢有时不重要】 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牛津中国论坛里,项飙在他与桑德尔的对谈中说,“用我的话来讲,大学几乎是一个「洗钱机器」(money laundry machine),将金融资本转化为文化和政治资本。” 可能不止是大学,连中学也在步入这个深渊中,和大学共同“合谋”,让这台洗钱机器更严密地运转下去。 如果拔掉某一颗螺丝钉、某一条线路,可以扭转这台机器的运转模式吗?还是会导向另一个深渊?没人能回答,势必,这是一场我们与优绩主义暴政,旷日持久的战争。 【本期收录】 The Access Trap, By Nathan Heller 对于名校而言,择优录取是一种必备的生存策略,优秀的生源是自身系统良好运转的基础。但美国最顶级的公立高中之一,正要大动筋骨,敞开大门欢迎一切学生,无论资质。接下去发生了什么?系统有变得更加公平吗? 延伸阅读: Try Harder! 从衡水到北大附中:“我可能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By 于蒙 项飙教授对谈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优绩主义的公正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The Satisfaction Trap, ByArthur C. Brooks 人生真的处处是陷阱,其中一个深坑就来自我们无法真正填平的满足感。哈佛大学明星教授在自己的人生后半程,发现了满足感的吊诡之处,以及该怎么应对。

29 Mar 2022 · 35 minutes
总第011期:多说两句也无妨

【Editor’s note:或许可以先下载再听】 如果说阅读是一件向内的、为自己的事,那么发言则是向外的、会涉及别人的活动。相比之下,发言就有了很多需要考虑的地方。所幸的是,有很多人在这样做:有的科学家们为一位正在服刑的母亲发言;有作家、知识分子,为远方的炮火而发言。 可能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可能继续是无力的,但能说就是好的,多说两句也无妨。 【本期收录】 4 Dead Infants, a Convicted Mother, and a Genetic Mystery, By Oscar Schwartz 十年间,四个孩子接连突然死亡,并且全部原因不明,把四个孩子的母亲送进监狱成了当时“唯一”的选择。二十年后,一群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找到凶手的线索可能藏在基因片段里。 相关内容: Infanticide vs. inherited cardiac arrhythmias Determined science,By Manuela... more

13 Mar 2022 · 43 minutes
读报teleread
总第015期:很多人,很多面
读报teleread
0:00
-0:00

Listen now on

Apple Podcasts
Spotify
Google Podcasts
Overcast
Podcast Addict
Pocket Casts
Castbox
Stitcher
Podbean
iHeartRadio
Player FM
Podcast Republic
Castro
RadioPublic
RSS

Description

【Editor’s note:一人一块巧克力】 一些最近读过的人物稿件小总结。有人在炮火里继续自己的角色;有人要揭开曾经光鲜人生下的双面生活;有人要登上高峰,执掌一艘巨轮。 人也像一块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他们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滋味。 【本期收录】 Inside Volodymyr Zelensky's World, By Simon Shuster 时代周刊记者驻扎在战时的总统府半个月,近距离的观察、交谈之后,他收集了一整篇的human moments. The Life and Confessions of Mob Chef David Ruggerio, By Gabriel Sherman David Ruggerio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纽约名噪一时的法餐主厨。他不仅出现在高级餐厅的厨房,还是美食节目的常客,直到1998年被指控诈骗而断送职业生涯。几十年过去后的今天,他出来告诉世人:除了在厨房叱咤风云,他还是一名意大利黑手党成员。 Meet Joseph... more